造成缩尾主要原因是环境变化大造成:
1、水质变差 , 多由饲养密度大、换水不勤、残饵多、过滤系统不完善造成 。
2、水温变化幅度大 , 大面积换水时没有和鱼缸的温度一致或者没有使用加温棒 。
如果只是初期夹尾不是很厉害 , 停食(减少进一步污染) , 升温并且定温到28度 , 最短时间内改善水质(每天换水1/3 , 完善过滤) 。 改善水质后一般2-3天就能恢复 , 不能立刻改善水质的可以下少量粗盐 。
如果缩尾已经很厉害或者已经针尾了 , 数量不多的话我建议还是淘汰吧 。 治疗起来用药需要谨慎 , 而且治愈几率比较小:除停食、升温、改善水质意外 , 隔离下黄粉 , 推荐进口黄粉 , 水微微变色即可 。
孔雀鱼夹尾的原因?怎样治疗? 孔雀鱼尾鳍夹角明显变小 , 严重时缩成一锥形 , 鱼只不断地摇动身体 , 喜聚集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 , 病鱼不会很快死掉 , 但影响摄食及发育 。
病因:鱼缸水体狭小、鱼只拥挤 , 残饵较多 , 换水不勤 , 因而大量滋生水霉菌致病 。
易感鱼龄:10日龄内的鱼苗、一~二个月大小的分缸鱼 。 成鱼较少感染 。
治疗:用海宝牌水霉净 , 按照说明下药 。 或用海盐治疗 , 全缸泼洒饱和盐水(每升饲养水加一毫升饱和盐水 。 提高水温到28~30度 。 如有必要还可以下黄粉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 。
需要补充的是 , 除了水霉感染 , 还有几种细菌感染也可造成夹尾:
1,粘连:尾部夹角缩小 , 摆动异常 , 整个尾巴似被涂上了一层浆糊然后晾干的样子 , 除了打不开 , 还变得较“硬” , 部分鱼很快趋于衰竭 , 出现头向上尾向下竖立水中、缓慢下沉的状态 , 这是一种细菌病 , 应使用治疗细菌病的药物治疗 。
2,尾鳍边缘溶化:尾鳍边缘似被开水烫过、溶解、边缘膨起松开 , 呈乳白色 , 患该病的孔雀也会出现夹尾和轻微的摇动身体 , 容易和水霉病混淆 , 不同的是摇动的程度轻许多 。 此病也应使用细菌药治疗 。
3,混合感染:是指细菌病和水霉病混合感染 , 此时仅按照治疗水霉病的方法治疗 , 不见效果 , 甚至还会更加严重 , 所以正确诊断也很重要 , 混合感染可采用混合药物治疗 。
成年孔雀鱼缩尾 , 求有效及时治疗的方法 。 孔雀鱼的观赏价值重在其尾 , 而坑爹的事偏偏孔雀鱼针尾的得病症状又在尾巴上 , 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赏效果 。 通常来说 , 孔雀鱼针尾的患病鱼的尾鳍夹角明显变小 , 甚至呈锥形 , 如同针尖一般 , 这种状态的病鱼 , 观赏价值已经完全丧失 。 患针尾病的孔雀鱼会出现焦躁不安、鱼鳍夹紧、游动不规则、离群 , 且患病后逐渐消瘦 , 不及时治疗的话会渐渐死亡 。 这还是其次 , 更可怕的是孔雀鱼针尾病具有潜伏性和传染性 , 也就是说 , 你会忽然发现鱼缸很多鱼同时得了针尾 , 因此当你发现有少量鱼针尾时 , 你应该庆幸 , 并要及早隔离出来 。
很多鱼友觉得孔雀鱼针尾病的产生与环境不良有关 , 也有资料显示其原因主要是嗜水汽单胞菌所致 。 但通常情况下 , 孔雀鱼成鱼很少会得针尾病 , 针尾病主要是在 1-2月左右的幼鱼中流行 。 更不可思议的是 , 不同品种的孔雀鱼幼苗发病的几率也是不一样 。 且经常在针尾病的鱼群中也有个别鱼仔不会得病 , 这就说明针尾病的传播与鱼只本身的抵抗力有关 。
推荐阅读
- 健康知识|怎样辨别是不是邪病
- 健康知识|桃树的缩叶病怎样防治
- 健康知识|总胆红素高怎样治疗,肝坏死总胆红素升高的治疗
- 健康知识|怎样治牙疼立既见效,牙疼立刻止疼16秒
- 健康知识|抗过敏的眼药水有哪些,过敏性眼角膜炎怎么治
- 健康知识|弱视的危害有哪些,眼睛弱视对人的危害
- 健康知识|非类固醇抗炎药有哪些,非类固醇性抗炎症滴眼液
- 健康知识|眼袋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已经有了眼袋,怎么消除
- 健康知识|便秘会引起哪些症状,便秘口苦会引起哪些症状
- 健康知识|抗过敏眼药水有哪些,过敏性结膜炎最有效眼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