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仙本是哪个国家,仙本那属于哪个国家的城市( 二 )




梵语语法与其他古代印欧语言(如拉丁语与希腊语)语法相似 , 屈折变化繁复 。 名词有三种性(阳性、阴性与中性) , 三种数(单数、双数与复数)及八个格(主格、宾格、工具格、与格、夺格、属格、位格与呼格) 。 动词变位包括单数、双数、复数;人称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时间分现在时、未完成时、完成时、不定过去时、将来时、假定时;语态有主动、中间、被动;语气分陈述式、虚拟式、命令式、祈使式(不定过去时的虚拟语气);此外 , 语尾还分为他位和自位两种 。


另外 , 梵文还有一个和其他印欧语言不同的特点 , 即连音变化规律(sandhi) , 也就是说 , 在句子中 , 某词尾字母与某词首字母在一起的时候 , 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一个词中 , 某字母和某字母如果符合一定的位置关系 , 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音等 。 而梵语中复合词汇多而且较长 , 书写时又要基本上连在一起 , 连写时字母要变成连写形式 , 加上中间的变音 , 其阅读之难度可想而知 。


欧洲人对梵语产生兴趣 , 始自16世纪 。 当欧洲的传教士、商人等开始学习梵语后 , 就逐渐认识到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等语言之间有着广泛的相似性 。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 梵语文学作品引起了欧洲学者的注意 , 开始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梵语 。 而事实上 , 印度古代语法学家波尼尼(Panini)早在公元前4 世纪就对梵语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


波尼尼的生活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前4 世纪 , 诞生地在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附近 。 现存对他最早的记载见于我国唐代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第 2卷 , 玄奘说健驮罗国某邑 , “是制《声明论》波你尼仙本生处也 。 ”他接着说 , 远古时期 , 文字繁广 , 异道诸仙各制文字,学习者难以详究 。 到了人寿百岁时, 波你尼仙“捃摭群言 , 作为字书 , 备有千颂 , 颂三十二言矣 , 究极今古 , 总括文言” 。 但对波尼尼的生平并没有细谈 。


在波尼尼之前 , 印度语法学已经有了长期的历史 , 而波你尼是集大成者 。 他留下了一书:《波尼尼经》 , 因为内容有八章,亦称《八章书》 , 即玄奘所谓的《声明论》 , 是学习梵语的圭皋 。 《波尼尼经》的近4000句口诀包含着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语法体系 。 字母排列亦非常合乎科学 。 先元音 , 后辅音 , 依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排列(现在的梵文字典也是这样排序的) 。 这种排列顺序比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和所有的西方语言的那种脱离语言体系的字母表更有其合理之处 。


关于梵文的语法结构 , 波尼尼的特点在于分析 。 他从语音分析开始 , 不分析句 , 只分析词;不管语义 , 完全以语形为分析对象 。 他分析词根、词干、词尾、前缀、后缀、派生词、复合词等等 。 分析到最后就是词根 , 即所谓“界” 。 加到“界”上使它成为词 , 或者再使它表现出名词、动词等所有的关系的都称为“缘” , 即直接后缀 。 因此,构词的基本公式是界+缘=词 。 这种分析到最后的词根全是动词 , 也可以说 , 只有动词的根才是最后的成分 。 名词都出于动词 。 一件行为的过程用动词来表达 , 一旦行为完成了 , 动作固定了 , 那就成为一件事 , 则用名词来表现 。


在近代 , 印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也和梵语研究关系密切 , 其研究重点是印欧语系诸语言的语音系统 。 18世纪英国的东方学学者琼斯(Sir William Jones)爵士提出了著名的“印欧语假说”来解释印欧诸语言之间的相似性 。 1786年他在亚细亚研究会的一次学术讲演中 , 指出梵语与希腊、拉丁语的联系 。 他说:“梵语……的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与希腊、拉丁语酷似 , 这决非偶然 。 任何考查过这三种语言的语言学家 , 不能不认为三者同出一源 。 不过始源语言恐已不存于世 。 同时也有理由假定(虽然理由还不很足) , 哥特语、凯尔特语与梵语虽然面目迥异 , 但与梵语仍属同源 , 而波斯语也属同一语族 。 ”这种“始源语言”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原始印欧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