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因其所在的黄鹤山而得名 , 所谓“仙人乘鹤”之事 , 当由其名附会而出 , 本属子虚乌有 。 诗人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传说 , 从虚处生发开去 , 从而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 。 接着就写实景 , 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弥望:晴朗的江面 , 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 , 鹦鹉洲上的青草 , 生长得十分茂盛 。 汉阳鹦鹉洲 , 原是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 , 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 , 后来渐被江水冲没 , 今鹦鹉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 。 眼前的胜景明朗开阔 , 充满着勃勃生气 , 使人心旷神怡 , 留连忘返 , 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 , 暮霭袭来 。 崔颢南下漫游 。 离家日久 , 面对着沉沉暮色 , 浩渺烟波 , 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 , 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 , 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 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 , 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 。 正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中对此诗所作的评论:“意得象先 , 神行语外 , 纵笔写去 , 遂擅千古之奇 。 ”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
诗中有画 , 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 , 《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 。 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 , 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 , 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 , 峥嵘缥缈既形势 。 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 , 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 , 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 颈联游目骋怀 , 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 尾联徘徊低吟 , 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 , 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 , 变化奇妙 , 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 , 形象鲜明 , 色彩缤纷 。 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 , 富于绘画美 。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 。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 其实《黄鹤楼》并不是规范的七律 。 其一、二两句第五、第六字竟都为“黄鹤” , 第三句连用六仄 , 第四句以三平调煞尾 。 也不用对仗 , 几乎都是古体诗的句法 , 而第五、第六句的“汉阳树”、“鹦鹉洲” , 亦似对非对 。 其所以被认为是“七言律诗”名作的原因 , 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它具有意境美、绘画美之外 , 就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 。 此诗前四句脱口而出 , 信手而就 , 一气呵成 , 顺势直下 , 以至于无暇顾及七律的格律对仗 。 “五、六虽断写景 , 而气亦直下喷溢 , 收亦然 , 所以可贵 。 ”(清人方东树评语 , 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五 。 )由于全诗一气转折 , 所以读来自然流转 。 此外 , 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 , 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 , 双声词组 , “此地” , “江上”等叠韵词组 , 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 , 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 , 清朗和谐 , 富于音乐美 。
--------------------------------------------------------------------------------
注释
[①]历历:分明可数 。
[②]萋萋:茂盛的样子 。
黄鹤楼三个字是谁写的? 黄鹤楼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
黄鹤楼是谁写的?什么代的? 作者:崔颢【唐代】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推荐阅读
- 娱乐知识|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主人公是谁
- 娱乐知识|孙悟空第一个师傅是谁,1927年的西游记有多恐怖
- 娱乐知识|瑶姬是谁,瑶姬是个怎样的人
- 娱乐知识|帝俊是谁,帝君 伏羲
- 历史地理知识|tk膛线管是哪里生产的
- 历史地理知识|河北石雕之乡是哪里
- 历史地理知识|冰粉是哪里的特产,冰粉是四川特产吗
- 历史地理知识|152123是哪里的身份证,230231是哪里的身份证号
- 历史地理知识|10元背面的风景是哪里,10元钱上的风景是哪里
- 历史地理知识|370781是哪里的身份证,370721是哪里的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