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精神分裂症怎么办,精神分裂症用药( 四 )


④早期识别主要副作用 , 及时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⑤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双盲研究临床验证口服异丙嗪(非那根)25~50mg , 3次/d , 或肌注异丙嗪50mg , 2次/d , 数周可明显减轻迟发性运动障碍症状(杨旭东 , 1999;杨甫德 , 1998) 。 抗锥体外系副作用的药物 , 如苯海索 , 宜在副作用出现后才合并使用 。
2.当前抗精神病药的新进展
自从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问世以来 , 各国先后研制了多种抗精神病药 , 为数成百上千 , 形成了好几种类别和系列 。 但是 , 这些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 实际上都没有超过氯丙嗪的水平 , 这种状况直到出现了氯氮平以后才有所改观 。 我国早在1970年就已经开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氯氮平 。 从30年的应用经验看来 , 可以认为此药疗效既好 ,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又少 , 而且它导致粒细胞缺乏的可能 , 实际上可以预防 。 对于这一成功经验 , 虽然我国医生自己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 但却着实震惊了各国精神科医生和制药业 。 为此 , Sandoz药厂特地资助Kane进行研究 , 把268例曾经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而未见疗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 随机分成两组 , 一组用氯丙嗪 , 另一组用氯氮平治疗 。 结果发现 , 氯丙嗪组只有4%好转 , 而氯氮平组却有37%见效 , 两者相差悬殊 。 从此 , 美国FDA才给氯氮平的临床应用“开禁” , 但还是心有余悸 , 规定在使用时必须留有余地 , 要求每周验血以防粒细胞缺乏的发生 。 正如我国临床医生的经验一样 , 各国医生对氯氮平的疗效赞叹不已 , 但是对于那么多的限制和次数繁多的验血 , 也实在感到不便 。
与此同时 , 氯氮平的出现又澄清了另一个问题:锥体外系反应与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并没有直接关系 , 也就是说 , 锥体外系反应并不是治疗所必需;氯氮平几乎没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 而疗效却很好 。 另外 , 氯丙嗪等药 , 尤其是舒必利 , 由于较多地持久地阻断了多巴胺受体 , 从而大大增加催乳素水平 , 影响了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 导致性功能和月经的异常 。 氯氮平则不同 , 它与多巴胺受体结合不多 , 也不持久 , 在这方面的不良反应就明显减少 。
各国医药界纷纷研究氯氮平之所以疗效较好、而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却较少的原因 , 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 或许可以作为研制新抗精神病药的依据 。
①氯氮平既能阻断多巴胺D2受体 , 又能阻断5-HT2受体:从这种理论看来 , 似乎作为理想的抗精神病药 , 其阻断5-HT2受体的作用应该越大越好 , 与5HT2/D2结合的比例应越高越好(即抑制常数的比例应该越小越好) 。
所示都是与受体结合的抑制常数 , 数值越小 , 说明它与受体的亲和力越大 。 氯氮平与D2的结合 , 只是氟哌啶醇的1/125 , 利培酮为氟哌啶醇的1/3 , 奥氮平则是1/11 。 由此可以看出利培酮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仍较多的原因所在 。 在表10中 , 还可以看出氯氮平和奥氮平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及嗜睡作用较大 , 就因为它们与M及H1的结合 , 远远高于氟哌啶醇等药 , 也高于利培酮 。
②氯氮平较少结合多巴胺D2受体 , 较多结合多巴胺D4受体:如果这是氯氮平疗效较好的关键所在 , 那么作为理想的新抗精神病药 , 其与D4受体的结合应该越多越好 , D4/D2结合的比例应越大越好(即抑制常数Ki的比例越小越好) 。 从表12可以看到各种抗精神病药的D4/D2抑制常数的比例 , 除了已被禁用的普拉平外 , 以氯氮平和奥氮平的数值最小 , 似乎可以说明问题 。 但是有人研制合成了专门与D4结合的药物 , 却对精神分裂症根本没有治疗效用 。 因此看来D4并不一定是关键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