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课文谁写的( 三 )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 。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
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
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 。 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
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 。 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
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 。 课余继续从事创作 。
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 。 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
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 。 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 。
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 《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 。
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 。 其中如《柳家大院》、《上 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 。 1938年3月 ,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 。
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 。 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 。
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 。 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
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 。 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