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人说所有白花都很香( 五 )


见一株盛开着鲜花的桃树下站着一个美貌的村姑 , 崔护便向她讨水喝 。 两人一见钟情 , 但因萍水相逢且崔护自觉功名未成 , 只得怅然离去 。
第二年春天 , 崔护又来到这个小村子 , 但见桃花掩映的屋门紧闭 , 不见那位姑娘 。 崔护满怀惆怅地题了一首诗在门上:“去年今日此门中 , 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又过数日 , 崔护再次前往探访 , 谁知姑娘在看了那首诗后 , 因日夜思念崔护竟得病死去 。
崔护大恸 , 伏在尸旁大叫:“崔护来了 , 崔护来了!”姑娘于是复活 , 两人共结连理 。 那株桃树从此就被叫做“人面桃” 。
假使这个故事里没有桃花 , 那它不过是一个才子佳人的庸俗故事 。 可是因为有了那一树桃花 , 有了那首桃花诗 , 故事就有了鲜艳的颜色和芬芳的香气 , 让人心里有了盈盈的春天气息 , 所以这个故事能够一代一代地流传 , 历经千年而不衰 。
还有一个关于“虞美人”的故事也非常动人 。 据说 , 在汉朝以前是没有虞美人这种花的 。
秦朝末年 , 项羽和刘邦争天下 。 后来项羽兵败 , 被汉军围于垓下 , 行将败亡 。
项羽与最心爱的美人虞姬夜饮 , 忽然听到军营之中楚歌四起 , 不禁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 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 泪下 , 与虞姬分别 , 后即自刎于乌江 。 虞姬听到项羽唱这样悲伤的歌 , 知道败局已定 , 于是立刻拔剑自刎于项羽面前 , 以死殉情 。
后来 , 在虞姬鲜血染过的地方长出了一种美丽的花 。 人们认为是虞姬的鲜血所化 , 便称之为“虞美人” 。
虞美人从此一直得到人们的喜爱 。 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 , 但由此可见人们把虞美人看作是虞姬的化身 , 希望忠贞的虞姬能永远活着 。
在这里 , 花和人已经融为一体了 。 五颜六色的花儿也是文人墨客的宠儿 。
古今中外的咏花之作数不胜数 。 许多人一生偏爱某种花 , 以花自喻 。
东晋文豪、隐士陶渊明偏爱菊花 , 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士 , 是清高的象征;宋朝诗人林逋一生爱梅甚于爱已 , 自号“梅妻鹤子”;明代的周敦颐钟情莲花 , 以莲自况 , 作《爱莲说》赞莲“出淤泥而不染”……花乎?人乎?不可辩也! 所以说 , 人如花 , 花如人 。 花有花品 , 人有人格 。
花品有雅俗 , 人格有贵贱 。 有的花花期很短 , 只开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却灿烂美丽 , 看过的人都不会忘记 。
如昙花 , 只在夏夜匆匆绽放几个小时 , 便匆促凋谢 。 所以汉语里有“昙花一现”这个成语 。
许多人的人生也如昙花 , 短暂而辉煌 。 远的如唐代诗人李贺、王勃 , 明末民族英雄、神童夏完淳 , 近的如革命烈士王二小 , 刘胡兰等 , 举不胜举 。
他们虽然死了 , 却永远活着 。 有的花花期很长 , 从春开到夏又从夏开到秋 , 看得人都厌了 , 哪有什么鲜美可言 。
人们对这些花的赞美大抵不外是“默默地为人类送温馨”之类的话 。 但生活中最多最常见的就是这类花 , 虽然俗却不可或缺 。
正因为有了这些花 , 生活才有了明媚的颜色、繁荣的气象 。 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像这类花 , 默默地生活着工作着奉献着 , 他们不为世人所知 , 却一个也不能少 。
有的花其貌不扬却香气袭人 , 芳香扑鼻;有的花远看艳丽可爱 , 走近了才发现其味臭不可闻 。 前一类花如质朴的山民 , 粗看平常 , 甚至有点木讷或粗野 , 然而他的内心却是至真至善至美的 , -如藏在深山的璞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