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谁写的,题金陵江是谁写的( 三 )


古诗∶《题金陵渡》 唐代诗人张祜夜宿小山楼留下了《题金陵渡》 。
原文:
金陵津渡小山楼 , 一宿行人自可愁 。
潮落夜江斜月里 , 两三星火是瓜洲 。
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 , 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 , 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
扩展资料:
本篇前半叙事 , 详记时间地点 , 谓旅途中暂宿山楼 , 随即明点出一个“愁”字 , 此乃全诗立意处所在 , 后半部分实由这里生发 。 不过 , 下面却并不接着“自可愁”抒写情感心绪 , 而别宕过一层 , 另就江上景物落笔 。
于是 , “潮落”、“夜江”、“斜月”“两三星火”、“瓜州”等一系列景象便涌进眼底耳边 , 涂染着某种朦胧神秘色调 , 带来了轻淡微妙的惆怅迷惘意味 , 通过听觉视觉的感受 , 引逗起深长的心头波动 。
当然 , 从直观性表层角度说 , 上述种种只呈现出一派清丽悠远的客观境界 , 并不关予具体人事内容 。 但是 , 情见句外 , 意迥言表而有馀不尽 , 正属其风神特佳处;潮落月沉的将晓未晓景色 , 已经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过程 。
可以想象 , “行人”是“一宿”未能成眠 , 只因旅途的孤寂难奈 , 乡思撩人啊!这种深层含蕴呼应了前面的 “愁”字 , 还使“小山楼”活动起来 , 成为行人深宵徘徊瞻望的具体场境 。 这样 , 全诗便前后映照 , 情景交融 , 自有一股轻灵之气贯穿始终 , 那份寂寞的愁思也像江上淡烟薄雾一样 , 不那么深重了 。

古诗歌阅读 题金陵渡 《题金陵渡》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 , 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 , 面对长江夜景 , 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 , 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 。
“金陵津渡小山楼” , 首句点题 , 轻灵妥贴 。 “一宿行人自可愁” , 用一“可”字 , 毫不费力 。 “可”当作“合”解 , 而比“合”字轻松 。 这两句是引子 , 起笔平淡而轻松 , 接着便极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
“潮落夜江斜月里” , 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 , 只见天边月已西斜 , 江上寒潮初落 。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 , 本无所见 , 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 , 观赏到潮落之景 。 用一“斜”字 , 好极 , 既有景 , 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 , 这清楚地描述了行人那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 。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 , 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 , 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 , 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洲 。 ”将远景一点染 , 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 。 “两三星火” , 用笔潇洒空灵 , 动人情处不须多 , “两三”足矣 。
“一寸二寸之鱼 , 三竿两竿之竹” , 宜乎以少胜多 , 点染有致 , 然而也是实景 , 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 , 显得格外明亮 。 那个地方“是瓜洲” 。 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 , 达到首尾圆合 。 此外 , 这三字还包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 , 传递出一种悠远的神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