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唐代诗圣是谁,有诗圣之称的是谁( 五 )


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 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 , 用来表明气焰很盛 , 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
3、王维——后世纪念
据《蓝田县志》记载 , 王维墓位于辋川乡白家坪村东60米处 , 墓地前临飞云山下的辋川河岸 , 原墓地约13.3亩 。 现被压在向阳公司14号厂房下 。
《唐右丞王公维墓》碑石被向阳公司14号按石料使用 , 压在水洞里 。 墓前遗物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 督邮程兆声和陕西巡抚毕沅竖立的碑石两座 , “文革”中被毁 。 王维的母亲也葬在此地 , 交通部六处修辋川公路时将王维母坟塔平毁 。
4、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 , 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 他的诗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 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 , 多所针砭 。
对下层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 , 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 。 在艺术方面 , 他的诗调高气峻 , 或如云崩雪涌 , 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 , 清丽璀璨 。 在想象的奇特、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精辟等方面 , 极富独创性 , 在中唐别树一帜 , 有开拓之功 。

诗圣、诗仙、诗魔、诗神、诗狂、诗佛、诗鬼分别是谁? 被称为“诗圣”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 字子美 , 汉族 , 本襄阳人 , 后徙河南巩县 。 自号少陵野老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与李白合称“李杜” 。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 被后人称为“诗圣” ,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 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 , 虽然躲避了战乱 , 生活相对安定 , 但仍然心系苍生 , 胸怀国事 。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 , 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 , 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 他有“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 , 但后来声名远播 , 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 , 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生平经历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 , 乃北方的大士族 。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 , 祖父杜审言 。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 不过两支派甚远 , 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 , 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 , 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 他自小好学 , 七岁能作诗 , “七龄思即壮 , 开口咏凤凰” ,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 。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 , “忆年十五心尚孩 , 健如黄犊走复来 。 庭前八月梨枣熟 , 一日上树能千回” 。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 , 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 二十岁时 , 漫游吴越 , 历时数年 。 开元二十三年(735) , 回故乡参加“乡贡” 。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 , 结果落第 。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 , 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 , 开始齐赵之游 。
天宝三载(744)四月 , 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 , 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 之后 , 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 过了4年 , 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 , 二人一同寻仙访道 , 谈诗论文 , 结下了“醉眠秋共被 , 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 秋末 , 二人握手相别 , 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 , 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 , 回到长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