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怎么养,泥鳅怎么养在家里不会死( 三 )


1、由于养殖密度大, 饵料投喂量就增大, 排泄物增多,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藻类繁生, 水质恶化, 泥鳅就容易发病 。
2、池底淤泥、腐殖质等物质腐烂, 导致水体溶氧减少, 有害气体的产生 。 如硫化氢、硝酸铵等有害物质, 引起泥鳅因缺氧或有害气体的影响而死亡 。
要想解决这一难题, 笔者认为一是要适时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二是要用“解底”制剂清除池塘底层的有害物质及有害气体;三是要经常换水, 注入新水, 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 换水就是放掉池中的部分老水, 注入新水, 以此来改善水质 。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水体有一定的肥度, 可以常投施一些有机肥料来培肥水体, 但肥性要有度 。 如果水太肥不仅滋生有害藻类, 而且还滋生有害病菌, 这对泥鳅的生长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要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调节水质, 确保池塘水质肥活嫩爽, 不可忽视 。
三、科学配食, 定时定量投喂不可忽视 
养殖泥鳅在放苗种时, 常因规格不齐, 大小不一, 喂养的食量也自然是不一样的, 而且差别很明显 。 如规格在300尾/斤的, 最初一周日喂食量占泥鳅体重的5‰;规格在200尾/斤的, 最初一周日喂食量占泥鳅体重的6‰, 但蛋白质的含量要求高些, 一般在34个蛋白含量 。
然后, 又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 逐步调整投喂量, 如5—6月日投食量为泥鳅体重的3%—4%, 7—8月日投食量为泥鳅体重的6%—8%, 9—10月日投食量为泥鳅体重的4%—5% 。
同时在不同的养殖阶段对饵料的蛋白含量要求不一样, 养殖前段要求蛋白含量34%, 中后期要求蛋白含量保持在32%, 若蛋白含量低了, 对泥鳅的生长是不利的 。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 在自然条件下, 幼小阶段, 以浮游生物为主;中后期, 虽吃一些植物, 但以植物的须根和腐植物为主 。
因此, 科学配食, 定时定量投喂不可忽视, 掌握泥鳅不同阶段的食性和食量, 是科学定量的前提, 同时还要根据养殖泥鳅人工驯养的特点及季节、气温、水温的变化, 合理确定日投食的时间段, 喂食的时间段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调整幅度不宜过大 。
四、病害防治不可忽视 
防病治病是水产养殖全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千万不可忽视、更不可麻痹大意 。 对养殖泥鳅的病虫害预防要有针对性:一是细菌性疾病, 一般20天左右预防一次为宜 。 二是寄生虫疾病, 一般25天预防一次为宜 。 三是营养性疾病, 一月一次预防为宜 。 营养性疾病的防治, 重点在保肝护胆, 增强体质 。
参考资料:


家里小泥鳅怎么养?急!! 在盆里或者瓶子里倒三分之一的淤泥, 再加三分之一的水, 再将泥鳅放入, 每天喂一些蚯蚓就可以了 。
泥鳅

  • 介绍:
    1、泥鳅, 属鲤形目, 体细长, 前端稍圆, 后端侧扁 。 体灰黑, 头小 。 口小、下位, 马蹄形 。 眼小, 无眼下刺 。 须5对 。 鳞极其细小, 圆形, 埋于皮下 。 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 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 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 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 其他各鳍灰白色 。
    2、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 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 对环境适应力强 。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 可入药 。 (PS:不要相信生吃泥鳅能治百病, 生泥鳅里面有大量的细菌, 必须经过高温处理方可杀死细菌)


怎么养泥鳅 泥鳅很皮实, 对于水温、水质没有特殊的要求, 甚至还可以过冬, 属于比较容易饲养的生物 。 适合没有饲养经验的新人入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