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都江堰是谁设计的,都江堰大桥是谁设计的( 三 )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 , 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 , 但因江东地势较高 , 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 , 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 , 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 。 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 , 外江排洪 , 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 , 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 , 又修建了一条长200米的溢洪道流入外江 , 以保证内江无灾害 , 溢洪道前修有弯道 , 江水形成环流 , 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 , 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 故取名“飞沙堰” 。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 , 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 , 放于水中 , 以“枯水不淹足 , 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 。 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 , 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设计的?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 。
李冰 , 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郊斜村人 , 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 , 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 。 大约在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 , 任命李冰为蜀郡守 。
李冰到蜀郡后 , 亲眼看到当地严重灾情: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 , 沿江两岸山高谷深 , 水流湍急;到灌县附近 , 进入一马平川 , 水势浩大 , 往往冲决堤岸 , 泛滥成灾;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里 , 抬高河床 , 加剧水患 。
特别是在灌县城西南面 , 有一座玉垒山 , 阻碍江水东流 , 每年夏秋洪水季节 , 常造成东旱西涝 。 李冰到任不久 , 便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 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 , 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 。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 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 , 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 。 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 , 疏通航道 , 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 , 以及修索桥 , 开盐井等 。
老百姓怀念他的功绩 , 建造庙宇加以纪念 。 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

扩展资料: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 , 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
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 不仅解决了岷江泛滥成灾的问题 , 而且从内江下来的水还可以灌溉十几个县 , 灌溉面积达三百多万亩 。 从此 ,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 , 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 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 , 距成都56公里 。 建于公元前256年 , 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 是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 , 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谁设计的? 李冰及其儿子: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 ,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 , 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 , 率领当地人民 , 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 , 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 , 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 , 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 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