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过年给养花的公司( 二 )


旧时 , 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 , 而最隆重、最热闹 , 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 , 民间称过年 , 为区别于公历元旦 , 后来又称过大年 。
旧日 , 腊八节过后 , 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 , 气氛一日浓似一日 。 二十三日祭灶王 , 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 , 俗称“胡打扫日” 。
从这天以后 , 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 。 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 , 二十六赶做活 , 二十七去赶集 , 二十八糊贴扎 , 二十九去打酒 , 三十日包饺子 。 ”
(贴扎 , 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 , 日日有安排 , 一直忙到除夕下午 , 再将室外打扫一遍 , 即开始整点新衣帽 , 包饺子 , 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 除夕之夜 , 各家通宵不眠 , 俗称“鏖岁'” 。
鸡鸣之时 , 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 , 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 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 , 长辈则赐以压岁钱 , 以取吉利 。
按照传统习惯 , 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 。 早饭之后 , 出门拜年 , 亲者登堂 , 疏者投刺 , 途中相遇 , 作揖点头 , 互道吉祥话语 , 无非 “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 。 清末以前 , 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 。
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 , 焚香燃炮 , 供以鸡、鸭、猪、羊 。 祭罢财神 , 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
旧日过年 , 时间拖得很长 , 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 。 初五日俗称破五 , 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 , 初六利出行 , 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 , 居民方始探亲 。
初七俗称人日 , 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 。 初八黄昏后祭星神 , 于院内点灯七盏 , 象征北斗七星 , 面北奠拜 , 以取一年顺遂吉利 。
初十俗称“十不动日” , 相传是日老鼠娶亲 。 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 , 几日之内 , 夜间灯火辉煌 , 社火秧歌 , 热闹非常 , 俗称“灯节” 。
二十俗称“小添仓” , 二十五为“老添仓” , 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 , 众往致祭 , 燃放火花 。 过了天仓节 , 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
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 。 晋阳一带 , 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 , 门上插柏叶 。
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 , 子夜钟声响过 , 点燃旺火 , 通村照亮 , 象征日子过得“旺火” 。 年初一 , 有吃煮南瓜的风俗 。
谓“吃翻身瓜” 。 在年终时 , 用小米煮熟 , 盛在碗内 , 用以祭祀祖先 , 俗称“隔年捞饭” 。
初五洒扫庭院 , 清理垃圾 , 俗称“扫穷上” 。 在古交山区 , 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 。
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 , 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 , 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 , 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 。 初三上午 , 全族相聚共祭祖先 , 晚辈给长辈叩头 , 俗称“盘辈数” , 然后欢聚一堂 , 食用供品 。
下午 , 送神幛于村口 , 面向祖茔 , 焚香叩头 , 鸣放爆竹 , 俗谓“送神'” 。 “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 , 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 , 捞在碗内 , 上摆核桃一枚 , 供于皂君神位 , 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 , 方倒出晒干 , 搅在粪内 , 俗言可以虫灾 。
正月初五为“送穷日” 。 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 , 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 , 烧香三柱 , 鸣放爆竹 , 表示送走穷气 。
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 , 俗谓“馏穷气” 。 正月初十清晨 , 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 , 焚香敬纸 , 燃放爆竹 , 祷告天地 , 祈求五谷丰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