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知识|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爱( 三 )


如哀声叹气、摔东西或摔门就走, 也不能把战火引到爱人身上, 什么“都是你平时娇惯的结
果”
, 或“你怎么把孩子教成这样”
, 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过失十分严重, 自己导致了家庭
战争和家庭分裂, 自责感会引发罪恶感, 从而形成刺激, 导致如考试怯场、厌学等, 甚至有
可能引发抑郁 。

二、行动而少唠叨

这是父亲的专利, 严格上说, 孩子并不太在乎母亲的唠叨, 因为女人唠叨属常态, 孩子
再烦也不会过于恐惧 。 而父亲一但唠叨起来, 那就是要比严厉的训斥更令孩子胆怯了 。

为什么?因为一般母亲唠叨的时候会从生气变成伤心, 伤心时就会软下来, 孩子只要去
哄便可化解 。 但父亲唠叨时一般会越说越气, 然后会演变为动手, 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不断
地吼叫, 然后上前扑咬??, 试问, 有哪个孩子在这头雄狮面前不会肾虚?!

因此, 父亲最好尽快采取行动, 表达方式, 首先是问为什么会犯错, 一定要让孩子诚实
表达, 而且父亲要接纳孩子所有的想法, 不横加指责或不屑一顾, 而是要静静听完, 然后分
享自己当年同样或类似的经验 。

采取行动当然最好不以打骂呈现, 而是随着孩子的状态调整(不是任自己发作而不可收
拾)
。 因为父亲再生气, 有一点一定要知道, 他是孩子, 是自己的骨肉, 是弱者, 因不懂而犯
下过失, 其中主要责任在父亲自己(养不教, 父之过)
, 是自己平时没有防患于未然, 现在父
亲只是在补救, 而不是让孩子全部负责 。

那么, 行动当以“阴转多云”
, 再“多云渐晴”为宜, 这是一个自然的转化过程, 孩子不
会感到突然,
这会教孩子一个适应过程,
不让他
“生吞”

或从父亲那里学会急于给自己或某
人下结论 。 最主要的, 还传递给孩子, 特别是儿子一个重要技巧:调节关系 。

试想, 当他长大成人后, 在一家单位也许会因某事惹领导或同事不悦, 就像童年在家的
感觉 。 那么父亲一旦教会了他如是转化, 他也会将此带到以后的工作环境中, 如果夫妻之间
有这种转化, 那么孩子将来的夫妻关系也不会太成问题 。

三、引导而不指责

当我儿子不爱写作业时,
我一般会以游戏的方式将他引入学习范围 。
比如加减法混乱时,
我会跟他玩买卖东西的游戏, 那么付钱与找钱, 就会把加减法放进去, 实践结合理论, 激发
其兴趣, 以后买东西时也会多了份经验 。

语文的功夫不是作业, 而是平时, 比如我会跟他一起分享图画书, 有时候给他念, 也请
他给我念,
例如他对动物感兴趣,
那么我就请他念有关老虎的一段,
他边念,
我边装作惊讶,
他感到我的反应, 会更加起劲, 不会的字也会记得清楚, 这是为了满足他的成就感, 一旦有
了成就感, 无论多大的男人, 都会激发出创造力 。

可一旦说:

你怎么这么笨,
连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


你怎么这么马虎,
脑袋里进水啦?”

“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背不下来,
将来还能干什么大事?”

这些指责好比魔咒,
孩子听到
时, 不仅感到羞辱(自卑的前提)
, 还会十分“听话”
, 无形中履行这些指责内容, 长大后真
有可能成为你说的那种人 。

四、决不可打骂

当“打是疼, 骂是爱”成为孩子与家长的互动方式时, 孩子就会接纳这个程序, 那么他
也会在生活中加以执行 。

因为爱就是打骂, 而打骂意味着皮肉之苦和羞辱感, 这些会令一个人恐惧和愤怒, 所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