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李时珍用什么方法研究药物( 五 )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 。 后来 , 他多次出外采访 。 除湖广外 , 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 。 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 。 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 , 估计也有他的足迹 。 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 , 险探麓之华”的诗句 , 反映他远途跋涉 , 四方采访的生活 。 李时珍每到一地 , 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 。 其中有采药的 , 有种田的 , 捕鱼的 , 砍柴的 , 打猎的 。 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 。 比如芸苔 , 是治病常用的药 。 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 , 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 。 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 , 在他指点下 , 又察了实物 , 才知道芸苔 , 实际上就是油菜 。 这种植物 , 头一年下种 , 第二年开花 , 种子可以榨油 , 于是 , 这种药物 , 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 , 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 , 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
蕲蛇 , 即蕲州产的白花蛇 。 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 。 李时珍早就研究它 。 但开始 , 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 。 内行人提醒他 , 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 , 不是真的蕲蛇 。 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 。 那人告诉他 , 蕲蛇牙尖有剧毒 。 人被咬伤 , 要立即截肢 , 否则就中毒死亡 。 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 , 因之非常贵重 。 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 , 以便向皇帝进贡 。 蕲州那么大 , 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 。 李时珍追根究底 , 要亲眼观察蕲蛇 , 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 。 那里有个狻猊洞 , 洞周围怪石嶙峋 , 灌木丛生 。 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 , 举目皆是 。 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 , 所以生活在这一带 。 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 , 到处寻找 。 在捕蛇人的帮助下 , 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 , 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 。 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 , 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 , 就得心应手 , 说得简明准确 。 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 , 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 , 腹有念珠斑 , 口有四长牙 , 尾上有一佛指甲 , 长一二分 , 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 , 人以此寻获 。 先撒沙土一把 , 则蟠而不动 , 以叉取之 。 用绳悬起 , 刀破腹以去肠物 , 则反尾洗涤其腹 , 盖护创尔 , 乃以竹支定 , 屈曲盘起 , 扎缚炕干 。 ”同时 , 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 , 虽干枯而眼光不陷 , 他处者则否矣 。 ”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 , 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 李时珍了解药物 , 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 , 而是一一采视 , 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 。 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 。 用他的话来说 , 就是“一一采视 , 颇得其真” , “罗列诸品 , 反复谛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