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 ”“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 。 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 。 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 。 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 。 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 。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 。 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 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 。 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 帖临一本,书观百家 。 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 。 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 。 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书法应该怎么练啊 摹帖与临帖学习书法既没有一个万灵的秘方, 也没有一套刻板的程式 。 这样说, 是不是就没有规律可循呢?当然不是 。 古今书法家为我们创造了许多书法艺术珍品, 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书法学习经验, 其中摹帖与临帖时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 前人练字, 大多是这样的:先选择一种碑帖作范本, 仔细琢磨它每一字的笔画与结构的特点, 反复摹, 熟练地掌握它的写法, 以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在此一家一体的基础上, 再博览广习, 兼收众长, 加以发展, 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体 。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 初学写字, 应从摹写开始, 也就是将较薄而透明的纸张覆于字帖上进行练习, 此法适用于初学者, 也可用于对新帖的练习, 这样宜于掌握字形的位置 。 这好比刚学走路时找一个牵引的人, 当然也包括“描红”、双钩填廓、仿影等 。 当摹写熟练后, 继而“临帖”, 循序渐进, 千万不能随心所欲, 任意乱涂 。 在临帖或摹帖时, 人们常常借助一定的格子来进行, 称之为格临 。 格临常用的格子有米字格、田字格和井字格(也叫九宫格) 。 采用格临的方法, 比较容易找准汉字的各部分在格子中的位置, 使我们容易看出各部分的大小 。
楷书是基础 书法学习上, 前人把楷书比作“立”, 行书比作“走”, 草书比作“奔”, 因为楷书方整规范, 可作楷模, 是各种字体的基础, 各种印刷字体及美术字, 也都是从楷书转化而成的;楷书的笔画, 富有变化, 它要有更深的用笔的功力 。 楷书功夫不深, 行、草笔力则不足 。 练好了楷书, 再练其它字体, 都较易于掌握 。 所以, 学习书法, 应从楷书入手, 待楷书有一定的基本功时, 再练其他字体 。 学习书法, 贵在多练, 借鉴前人的经验, 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 但更重要的还需勤学苦练, 持之以恒 。 古今书法家, 无一不是勤学苦练而成的 。 书法并不神秘, 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刻苦练习, 就一定能把字写 。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 欧阳询之书法艺术
推荐阅读
- 学习知识|上诉书怎样写,上诉状点写
- 学习知识|怎样上好一堂课,教育学简答如何上好一堂课
- 学习知识|怎样教育一年级的孩子,怎么才能辅导好一年级的孩子
- 学习知识|安全教育平台怎样注册,安全教育平台登录账号
- 娱乐知识|绞刑是怎么执行的,张作霖绞死二十人都是谁
- 娱乐知识|袁隆平是哪里人呢,袁隆平的族谱是哪里的
- 娱乐知识|唐宋八大家是谁,唐宋八大家快速记忆法
- 娱乐知识|香山居士是谁,八大居士都有谁
- 娱乐知识|日本首相是谁,日本首相是如何选举出来的
- 娱乐知识|杨幂多大,江疏影2分28秒的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