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鱼怎么养,凤尾鱼可以养殖吗( 六 )


学名:Poecilia
科种:鳉鱼科(胎生)
产地:委内瑞拉、圭亚那、西印度群岛等地
水温:22~24℃
硬度:10-30dGH
Ph值:7.0-8.5
食物:红线虫、水蚤及干饲料均可 。
性情:性情温和、活泼好动
形态特征:
该鱼体形修长 , 后部恻扁 , 有着非常漂亮的尾巴 , 该鱼雌雄鱼的体型和色彩差别较大 。 雄鱼身体瘦小 , 体长4~5厘米 。 背鳍较长 , 卜靖尖状 , 尾鳍宽而长约占全长的二分之一以上 , 尾柄长 , 大于尾柄高 。 根据其尾鳍的形状 , 何分为上旬尾、下剑尾、双剑尾、琴尾、针尾、圆尾、旗尾、扇尾、三角尾 , 剪尾、尖尾)大尾等品种 。 其身体及背鳍、尾鳍的颜色五彩缤纷 , 主要有红色、蓝色、黑色、黄色、绿色、虎皮色及杂色等 。 有些雄鱼撇尾旬上有蓝黑色小圆斑 , 像孔雀的尾翎 , 故名 。 雌鱼身体较粗壮:体长可达7厘米左右 , 体色暗淡 , 呈肉色 , 稍透明 , 背鳍和尾鳍的颜色较雄鱼逊色得多
孔雀鱼是热带鱼中最普通、最为人们喜爱饲养的一种鱼 。 它体小玲珑 , 活泼好动 , 雄鱼体长3厘米左右 , 其尾柄及尾鳍占身长的2/3左右;雌鱼体长可达6厘米 , 其尾柄及尾鳍占全身的1/2以上 。 雄鱼体色斑斓多彩 , 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 , 基调色为淡红、淡绿、淡黄、红、紫和孔雀蓝等 。 尾鳍和体腹上有蓝红色圆斑 , 其周围有淡色环纹 , 似孔雀尾翎花色 , 故以得名 。 背鳍短而高 , 尾鳍宽而长 , 并有琴尾、圆尾、上剑尾、下剑尾、叉尾、方形尾、火炬尾、齿尾、大尾等各种形状 。
雌鱼较雄鱼体色逊色得多 , 多为单一银灰色 , 尾鳍上虽有一些花纹 , 均没有雄鱼的鲜艳 。 雌鱼的各鳍均较雄鱼的短 , 但体长约为雄鱼的2倍 。
孔雀鱼的繁殖力很强 , 经过人们长期杂交培育 , 产生了许多花色品种 , 千姿百态 。
孔雀鱼性情温和 , 能和其他热带鱼混养 , 平时活泼好动 , 雌鱼受惊后及易跳跃 。
繁殖:
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 。 繁殖力强 , 性成熟早 , 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 , 性成熟迟早与水温高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 。
孔雀鱼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 , 水温保持在26摄氏度 。 pH6.8-7.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草 , 然后按1雄配4雌的比例防入种鱼 。 待鱼发情后 , 雌鱼腹部逐渐膨大 , 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短追逐雌鱼 , 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 , 进行体内受精 。 当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时 , 可捞入另一水族箱内待产 。
雌鱼产仔后 , 要立即将其捞出 , 以免吃掉仔鱼 。 或者要塑料片围成漏斗状隔离墙 , 侵入水中 , 将产仔雌鱼放在漏斗中 , 使仔鱼产出后从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体 , 雌鱼就吃不到仔鱼了 。
孔雀鱼每月产仔一次 , 视雌鱼大小 , 每次可产10-80尾仔鱼 , 一年产仔量相当多 , 故有“百万鱼”之称 。 繁殖时应注意 , 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 , 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 , 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 , 尾鳍变短 。 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缘杂交 , 以防次品种退化 , 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 但孔雀鱼寿命很短 , 一般只有2-3年 。

凤尾鱼是一种回游性小型鱼类 , 平时多栖息于外海 , 每年春末夏初则成群由海入江 , 在中下游的淡水入口处作产卵回游 。 我国沿海各大江河口附近均有分布、以天津海河、长江中下、珠江口为最多 。 产期为4~8月 , 长江中下游清明前的凤尾鱼品质最好 。 凤尾鱼体型较小 , 体长且侧扁 , 向后渐细 , 颇象一把刀 。 吻短略圆突 , 口大 , 下位 , 口裂斜 , 体背淡绿色 , 体侧和腹部为银白色 , 体被大而薄的圆鳞 , 无侧线 , 胸鳍前面的6条鳍条延长 , 游离成丝状 , 臀鳍大 , 与尾鳍相连 。 药理研究发现 , 鲚鱼所含之锌 , 能使血中抗感染淋巴细胞增加 , 临床也证实鲚鱼有益于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