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乌江在哪里,垓下离乌江有多远( 二 )


中国长江上游的支流 。 又称黔江 。 发源于贵州省北部和四川省东部山区 , 东北流至息烽县乌江渡始称乌江 , 再经思南、沿河等县北折入重庆市 , 在涪陵注入长江 。 全长1,050公里 , 流域面积8.8万平方公里 。 上游流经石灰岩地区 , 多溶洞伏流 。 中游穿行在大娄山和武陵山间 , 成特殊的箱状河谷 , 谷深水急 , 险滩相接 。 江经整治後 , 现中下游近500公里可通航机动船 。
乌江有南北两源 , 南源三岔河 , 北源六冲河 , 习惯上以南源三岔河为乌江干流 。 三岔河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 , 威宁县盐仓镇营硐村石缸洞 , 海拔2260米 。 河源从石缸硐里涌出一股清泉 , 形成一条溪流 。
楚汉相争时的乌江在现在的哪里 乌江 , 先秦到唐代称牂牁江(先秦时期贵州属牂牁古国) , 又有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的 , 唐时设立黔中道 , 故唐宋又称黔江 。
元代首次被称为乌江 。 蒙古人南下 , 用蒙古语记下各地的名字 , 再音译成汉字 , 导致了许多谬误 , 如沿河北部河流“思邛”被记为“思渠” (因为当地巴蜀语有鼻音韵尾脱落的情况) 。 乌江也是此时得名 。
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 , 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 , 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 , 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 , 务川县治沿河历519年) 。 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 , 一名涪陵水(乌江) , 在县(今沿河河东田坝)西四十步 , 因川为名 , 曰务川县 。 ”可见乌江在唐代就被称为“务川” 。
“务”是微母字 , 元代发音构拟为vu , 但蒙古语没有v辅音 , 所以用一个相近的qu来代替 , 于是在后来转写时记成影母字“乌” , 这便是乌江名称的来历 。
项羽自刎之乌江是安徽和县乌江镇 , 与乌江(长江支流)并没有关系 。
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之后于乌江自刎 , 这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 。 然而 , 史学家计正山先生早在1985年于《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对此提出质疑 , 经过20多年的考证 , 书中以大量实地考察和历史证据对“项羽乌江自刎”予以否定 ,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项羽死亡之谜》 一书指出:项羽其实是战死在秦代东城 , 即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南二龙乡境内 。 当然 , 对于霸王死的问题 , 我们相信还会有一番论争;但是 , 令人欣喜的是读完《项羽死亡之谜》 , 我们这些也曾研读过《史记》的人 , 会有一种心灵震撼的思考;你会感到计先生的读史方法非常独特 , 他探索历史人物事件的视角很是新颖 。 读完《项羽死亡之谜》你会豁然开朗;明白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去解读 。 一本远古而又凝重的《史记》被读出了浓浓的人情味 , 历史人物和事件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 离我们很近 , 近得我们可以用心灵和他们交流和沟通 。
古代乌江在哪? 乌江亭 , 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 自古为一渡口 , 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 , 是我国最早的驿站之一 。 楚汉相争时 , 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 , 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 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 , 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 , 来到乌江江畔 , 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 , 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 。
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 ,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今无一人还 ,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 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
扩展资料:乌江在秦汉时为历阳县的一个亭 。 按秦制:“大率十里一亭 , 亭有长;十亭一乡 , 乡有三老、有秩、游徼 。 ……县大率方百里 , 其民稠则减 , 稀则旷 , 乡、亭亦如之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