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疫病检测分析( 二 )


狐狸疫病检测分析

文章插图

三、非病毒性疾病检测分析
狐狸的非病毒性疾病主要以消化道、呼吸道、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皮肤病为主,以消化道疾病检出率最高(占比59%),其次是消化道和生殖系统疾病(分别占比27%和7%),神经系统疾病和皮肤病检出率较低(分别占比4%、3%),狐狸的消化道疾病全年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细菌性腹泻、毒素中毒和营养代谢病;细菌性腹泻发生率最高,病原以大肠杆菌、魏氏梭菌为主,中毒性疾病以抗生素药物中毒、霉菌毒素、动物性饲料变质等,抗生素中毒主要发生于7~10月份的肺炎发病期中;霉菌毒素多见于妊娠期和哺乳期,造成狐狸死胎、流产;营养代谢病临床多表现为新母兽妊娠失败(空怀)、仔兽腹泻、仔兽红爪病、脂肪肝等症状;控制消化道疾病的核心在于做好饲料品质控制和营养搭配,尤其是目前多数地区仍然是以自配料为主现状,饲料原料选择、加工及饲喂环节会严重影响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动物性饲料选择以安全新鲜为前提,来源不明甚至已经发生腐败变质甚至霉变的饲料原料禁止使用,某些毒素(霉菌毒素等)即使经过高温也难以清除;对于采用熟制方式(推荐蒸箱)加工饲料的场区,应采用“现加工现使用”的方式加工,以降低熟制后二次污染的风险;夏季在饲料的加工、饲喂环节应重视加工设备清洗消毒和剩料清理,谨防滋生细菌及其他病原;对于新鲜海产品(杂鱼、鱼排等)可直接饲喂,无需经过高温熟制;营养搭配应以安全、全价为原则,尤其是商品狐取皮后的后备小母狐,此时应加强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复合Vb)、氨基酸等的添加,为性器官发育和成熟奠定优良基础;对于妊娠后期(40天以后)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根据“低量质优”的原则,逐步降低饲喂总量,提升优质蛋白(鱼类、豆粕)、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能量(膨化玉米、膨化小麦粉、葡萄糖)占比,降低动物性脂肪占比,谨防营养性流产及无乳综合征 。
呼吸道疾病目前具有明显季节性,尤其是进入7月份以后,狐狸鼻炎、肺炎开始出现,个别地区持续到10月底,尤其是养殖密集区内的养殖户发病率较高,其病原多以绿脓杆菌、支原体、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为主,通风不良及潮湿的场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场区,而且其治疗及预后效果不佳,极易反复,临床应用中绿脓杆菌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绿脓杆菌性肺炎的发生,但是对于其他病原则还需通过药物及消毒进行控制;控制呼吸道疾病的核心在于降低环境中细菌总数,提升狐狸抵抗力,尤其是对于呈现慢性、隐性感染经过的病原(附红细胞体、霉菌毒素等),严重威胁狐狸的健康度,因此在控制肺炎的同时监测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以决定是否用药进行控制;药物使用应严格按照配伍禁忌和指导使用剂量和疗程,谨防发生药物中毒 。
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主要是由于细菌或者中暑所致的抽搐、瘫痪等症状为主,多发生于7~9月份的高温季节,本病的核心在于仔兽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中暑所致,其次是细菌性脑膜炎所致的死亡 。 本病控制根本在于改善生存环境,加强通风进而降低温度;饲料中可添加Vc、电解多维适当降低热应激状态;生殖系统疾病多以空怀、流产症状为主,新母的发病率最高(可占90%以上);新母空怀多与饲料营养搭配和发情鉴定有关,母狐体况过肥、生殖系统发育不十分成熟有关,流产多数是由于妊娠后期饲喂量调整不合理和条件应激配合出现,其次是饲料安全性及药物影响,在妊娠期内动物性饲料腐败变质、植物性饲料霉变、抗生素药物大量使用而造成母狐流产;生殖系统疾病就发病类型而言是发病率最低的疾病类型,但是其影响最严重;控制本病首先在选留后备狐时加强品种选育和营养搭配,留种以产仔高峰期、窝头在7~10只的母狐所下的仔兽为宜,后备母狐必须与商品狐区别对待,尤其是进入10月份以后,注意补充维生素(A、E、B)、氨基酸及优质蛋白饲料等,为性器官发育奠定坚实基础;核心饲料原料在妊娠期禁止大量更换,同时必须保证原料的新鲜安全,做好冷冻保存措施;必要时可在玉米粉、豆粕等植物性饲料中添加适量脱霉剂(蒙脱石散),降低霉菌毒素威胁;妊娠期使用抗生素的前提必须确定病因的前提下谨慎使用,对于细菌类感染首选头孢类(头孢噻呋钠、头孢喹肟)、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抗生素,用药周期不应超过5天,谨防出现弱崽及死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