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的生长发育与食性变化特点( 二 )


蝌蚪的生长发育与食性变化特点

文章插图

二、生长发育过程外在特点与食性变化
 蝌蚪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其食性是变化着的, 且遵行自身发育阶段的轨迹 。 笔者观察认为, 蝌蚪生长过程的生理和食性可分为4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从脱离卵胞膜离散到岸边聚集开始, 直到全长达到25~30毫米 。 这一阶段 在10~15℃水温下(第二阶段数据相同)大约需要生长5~10天左右, 其生长的特点是快速增加着身体的全长 。 其生长速度极快, 能够达到每天增加2毫米以上的程度 。
 在这一期间, 蝌蚪对天然植物树叶、树芽、水藻以及人工投喂的液体饲料(如豆浆、蛋黄等)、血块、豆腐的捕食率很高,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 但是过了这个阶段, 蝌蚪基本就放弃了对该类饲料的捕食而着重捕食混合饲料 。
蝌蚪发育的第二阶段是随后的一周左右 。 这一阶段的蝌蚪全长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经过在40毫米停滞阶段, 直至重新出现全 长的增加现象为止 。
当蝌蚪全长达到40毫米会出现一个停滞, 以至于生长稍慢未达到这个全长的蝌蚪也能够赶上来 。 但领先达到40毫米全长的蝌蚪 虽然在全长上出现停滞, 尾部却开始迅速增粗, 变得肥壮有力 。 在这个阶段中, 如果营养出现偏差或者环境综合条件较差, 蝌蚪 将维持这个全长直至变态 。 由此形成仅0.2~0.3克体重的登陆弱蛙 。 由此可见, 所谓变态的弱蛙源于蝌蚪养殖期间营养不良和环 境综合条件较差, 使得生长发育受阻, 其先天体质就可想而知了 。
蝌蚪发育的第三阶段开始在脱离40毫米的停滞, 重新在全长上发生了增加(亦可继续停滞在40毫米左右的水平上) 。 与此同步的 是身体开始变得圆胖, 全长的增长已落后于身长的增加, 在这个阶段的末期后肢芽出现 。
林蛙蝌蚪在第三阶段能够达到全长50毫米左右 。 这个阶段中蝌蚪的食量大增, 而消化利用率也达到了惊人的1:1.14的程度, 说明它们不仅具有强大的消化能力, 且体内代谢之异常剧烈 。 其最终开始发育后肢芽, 证明了这种异常激烈的代谢是为了脱胎换 骨的变态做出生理上的准备 。 由此解释了对营养与能量的急迫需求 。
与40毫米阶段的停滞相同, 蝌蚪在50毫米全长阶段可发生第二次停滞, 等待后肢芽的出现 。 但同样可以超越50毫米的全长, 向 更高的尺度发展 。
蝌蚪进入第四阶段是在后肢芽长出直到前腿出现的时间段中 。 这期间身体的圆胖与全长、身长同步迅猛增加, 这个过程随着前 肢芽的出现最后终止, 进入变态期 。
在这阶段中, 蝌蚪重点在身长和体重上发生变化, 这说明了其骨骼内脏出现了脱离幼稚水平的变异 。 食性上也发生了显著的肉 食性倾向 。 所有可以捕食的肉类都将成为它们的攻击目标, 包括病态蝌蚪 。 这种食性倾向和行为, 表达了这一阶段蝌蚪对于高营 养物质的需求 。 这显然是与它们发育内脏与骨骼相适应的 。
由于这个阶段不仅受自身发育规律的影响, 还受到水温的作用而加快发育速度 。 一般情况下, 它们都将最终以16毫米左右身长 、1-1.2克左右的体重进入变态 。 这就是基本上养殖林蛙蝌蚪变态后的“标准登陆体重”0.5克的由来以及形成原因 。
【蝌蚪的生长发育与食性变化特点】
蝌蚪的生长发育与食性变化特点

文章插图

三、生长发育过程内部变化与食性的关系
蝌蚪外部生长特点以及食性的变化, 是受到内部生理变化支持, 更是受到了内部生理变化的支配使然 。 林蛙蝌蚪从内在生长机 制到外形的发展与食性变化配合得浑然一体 。 这可能就是东北地区物种必须以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在短暂的无霜期中求得生存机会 , 而发生的特殊进化的生物特性吧 。 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这种特性为林蛙全人工养殖的高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为这个 项目的优势提供了切实的物质依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