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接二连三” 贵州山地成为“聚宝盆”( 二 )
一方面抓种植、养殖、产品采收等季节性用工 , 一方面抓加工、销售等环节固定用工 。在贵州 , 绿色林地正变为“金色宝地” 。
截至目前 , 贵州已经完成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254.77万亩 , 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2774万亩、产值555亿元 。
今年7月 , 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 , 到2025年 , 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新增1000万亩(总规模达3200万亩以上) , 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到2030年 , 林下经济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更加健全 。
——这一文件的出台 , 标志着贵州林下经济开始从地方探索到省级统筹、从松散无序到规范有序、从追求短期效益到谋划长远发展 。
林下经济 , 为未来探路新的可能 。
农民共享产品出山红利
“皂角米加水浸泡 , 再加热后味道香糯润口 , 是广式糖水中一味常见用料 。”织金县皂角产业商会会长谢伟介绍 , 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 乃至东南亚各国的皂角精 , 都源于织金县猫场镇 。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 织金县域内就有上百株的古皂角树 。一位李姓村民南下做生意 , 尝试带去百来斤皂角籽前往市场推销 , 很快就被广州商人抢购一空——无意间撕开了织金皂角加工产业链条的口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皂角加工厂吸纳周边百姓前来务工 本网采访人员 杨昌鼎 摄
以猫场镇为核心 , 加工皂角精的小企业、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年加工销售皂角精1000余吨 , 占全国市场份额90%以上 。
当地也随之形成了一套完整而默契的加工链:加工厂负责统一煮透、发泡皂角籽 , 免费分发给当地农户 , 由家家户户分头完成加工环节中最麻烦最耗时的剥皮工序 。
“剥皂角精 , 我剥了20多年 。”年近60岁的村民围裙上有两个口袋 , 一个装着未剥过的皂角米 , 一个装着剥好的皂角精 , “每天都能剥个4、5斤 , 剥一斤能挣7元的劳务费 。”
织金县猫场镇镇长陈运兴告诉采访人员 , 当地百姓不论是前往市镇赶集 , 还是田间劳作休憩 , 抑或到邻家串门 , 他们剥皂角精的手都没停过 , “‘全国最大皂角精集散地’的美誉就是全靠当地百姓‘剥’来的 。”
贵州的农业现代化 , 不断优化着生产经营组织方式 , 不断完善市场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基础 , 因地制宜推行“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小农户”“家庭农场+小农户”等利益联结发展模式 , 保底分红、劳务收入、资产收益、二次分配等方式 , 农民分享到了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
本网采访人员 李思瑾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王幸韬
【特色农业“接二连三” 贵州山地成为“聚宝盆”】来源:多彩贵州网
推荐阅读
- 爱心义诊“进家门”!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方浜村贴心服务暖民心
- 连烧数月难寻因 河南小伙肺毁损 医生耗时一个月摸到发烧“开关”小伙写千字长文妙语连珠谢医护
- 常敲“一氧化碳中毒”警钟 科学防范 温暖过冬
- 博爱县月山镇:凝心聚力改善人居环境 村庄“旧貌换新颜”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外”兼并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 夫妻“小别重逢”过后,男人会有这两个表现
- 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康复出院 “白衣战士”画新作:“相信阳光离我们不远了”
- 新春走基层丨杨国贵:“养牛倌”走上致富路
- 信阳浉河区:宜居环境助力幸福生活“节节高”
- 只想躺平?您可能是病了!“工作倦怠”正式成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