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夜话》 | 未来心血管疾病防治有哪些着力点?干货不可错过

关注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高达3.30亿 ,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 , 加强心血管学科建设势在必行 , 然而 , 我国心血管学科仍在面临两大挑战: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亟待提高的科研数据 。
以交流推动心血管学科发展 , 2021年12月28日19:00-20:30 , 由健康界主办、赛诺菲中国特别支持的《北斗夜话》栏目之“质管与科研·铸就健康中国‘心’发展”主题线上会议成功举办 , 旨在探寻心血管学科建设的标杆实践 , 并推动中国心血管医疗质量改善和科研创新力量 。
整场会议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主任、胸痛中心主任王斌的主持下有序进行 。
《北斗夜话》 | 未来心血管疾病防治有哪些着力点?干货不可错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主任、胸痛中心主任王斌
“新前瞻” 未来心世界向哪走
只有知晓来路 , 才能规划未来 , 医疗机构学科建设亦如此 。武汉亚心总医院院长苏晞对中国心血管风险防治趋势分析道:“患病人数基数庞大等原因 , 使得心血管病的管理未来成为社会问题 , 防治工作仍在负重前行 。但从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 , 控制危险因素对减少CVD死亡贡献较大 , 可见中国心血管疾病管理提升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
方向已然明晰 , 现阶段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还需强化预防、救治、康复一体化 , 尤其加强预防和康复管理 。而胸痛中心就是此新型防治体系建设中可实现的有力抓手 , 不仅能管理急性胸痛病人 , 还推动建立有效的区域救治网络 , 进一步将防治的触角延伸到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和康复管理“最后一公里” , 推动院前前、院前、院中、院后对于患者的全病程管理 。
“不仅如此 , 未来心血管疾病防治势必要在区域内延伸 , 从以单家医疗机构为建设主体向全域模式转变 , 逐步形成医疗机构、学科中心和区域防治体系的整合 , 一级加二级预防组合出击 , 多重干预助力心血管防治 。基层医院可以按照一级、二级预防指南 , 提升自身防治措施的可操作性 , 还要借力三级医疗机构联动和多学科协作 , 推动防治工作流程优化 。”苏晞直指未来心血管病防治的另一个方向 。
当然 , 这些离不开全民参与 , 离不开信息化手段 。
新活力:心血管疾病全病程管理、科研协同
质量和科研是医院常抓不懈的工作 , 对于心血管学科建设也是管理重点 。心血管类疾病患者的全病程管理过程质量管理如何优化?科研创新带动心血管学科发展有哪些新思路、新探索?主持嘉宾王斌抛出这两个问题 , 值得深思 。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李玉明对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心血管病防治需要严格遵循医学基本规律和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通过统一管理医联体成员单位人财物的模式 , 有效地促进了心血管疾病防治 , 这对于其他医院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防治关口应该持续性前移 , 在诊治中应以指南、专家共识作为基本原则 , 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实行合适诊疗方案 , 推动临床规范化诊疗 。
《北斗夜话》 | 未来心血管疾病防治有哪些着力点?干货不可错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李玉明
随后 ,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高传玉高屋建瓴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胸痛中心建设正处于转折阶段 , 需要单一医院为主体向区域的协同发展转变 。医联体、专科联盟、医共体等分级诊疗模式一定要转向政府指导 , 强化双向转诊顺畅度 , 以胸痛中心为抓手 , 推动心血管疾病治疗同质化 , 比如胸痛中心标准化建设 。同时 , 同质化发展也需要结合分级诊疗、乡村振兴计划、2030计划进程个性实施 , 制定更多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等 , 这也是我们未来政府、各级医疗机构、医生努力的方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