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我国互联网政务发展状况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状况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上政务服务用户数达7.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1.4%,占网民总数的82.2%。
“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力助推疫情后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零开会、零跑腿、零成本”成为国家疫情防控最基本的要求,也成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强大动力。随着各行业复工复产,“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方面,各级政府积极打造“数字政府”,保障经济发展与抗疫并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使各项政策易于知晓、一站办理,方便企业的复工复产,确保疫情期间工作“不打烊”、服务“不断档”。
另一方面,在线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复工复产的进程。“网上远程协助”行政审批服务在多地推广,“战疫”审批绿色通道积极开通,力争在业务办理上实现“零见面、零跑腿、零成本”,让企业更高效地复工复产。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搭建“防疫健康信息码”,汇聚支持6.23亿条各地共享的“健康码”数据,服务6亿人次,支持全国大部分地区“健康码”实现“一码通所有流量”,成为此次大数据支持疫情防控的重要创新。
“横到边、纵到底”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联合国数据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为0.7948,从2018年的第65位排名至第45位,创历史新高,达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非常高”水平。一方面,区域政府相继推进跨区域“一网运行”。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已开始部署推进跨区域“一网运行”,围绕企业投资审批、企业社保、公积金等服务开展试点。跨区域“一网通办”将区域间联动政策体系与新技术应用有机结合,通过优化区域间营商环境更好地促进跨区域合作,加快市场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拓宽服务范围”。
另一方面,“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层级清晰”的五级网上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国近七成省份实现省、市、县、乡、村服务五级覆盖,政务服务“村村通”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政务服务均等化和普惠化基本实现,政府部门网上政务服务的有效供给与企业群众需求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得到一定缓解,将普惠民生服务“纵到深”。
二、建设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成效凸显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一年来,已接入国务院32个地区、46个部门,已接入360多万个政务服务项目和1000多个地方部门高频热点服务项目。推出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一体化政务服务,出入境、留学等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服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平台先后推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和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就业服务等15个服务专题,成为“保企业”“稳就业”的重要服务渠道。截至2020年6月,全国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1.26亿人,累计访问量10.02亿人次,页面浏览量58.91亿次。

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各地区把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引领数字化时代政府改革与治理能力提升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数据显示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从2018年的0.6811提高至2020年的0.7948,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升至全球第45位,取得历史新高。同时,数据显示 ,我国各地区政府网上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和五项分项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为“非常高”的地区从2016年的3个地区增加到2019年的8个地区。其中,以北京“营商环境优化”、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等为代表的地方创新经验,已经成为全国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典型标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