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手臂上画血管图 医生精准护航透析“生命线”

采访人员:徐睿捷 通讯员:周珊
“动脉是直的 , 静脉比较迂曲 , 能再直一点就好了;靠近内瘘吻合口的静脉血管直径明显偏细;血流量明显偏低 , 不足目标值的1/4......”经过评估 , 肾病内分泌科医师付锴正在透析患者徐爷爷的左臂上画着血管图 , 他一边讲解 , 一边细心的描绘出老人的血管内径、血管走形 , 并用特殊符号标记出血管狭窄段 。
在患者手臂上画血管图 医生精准护航透析“生命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78岁的徐爷爷介绍 , 他三年前体检时查出血钾高、肾衰竭 , 目前每周至少要接受两次血液透析治疗 。哪知近段时间 , 老人透析后出现血肌酐、血钾居高不下的问题 , 在病友介绍下 , 慕名转到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一查究竟 。经系统检查和细致问诊 , 排除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透析方案等因素后 , 在血管超声的精准定位和辅助下 , 接诊医师付锴仔细查看了徐老左前臂的动静脉内瘘 , 发现其内瘘起始段、临近动静脉吻合口处的静脉血管有一段1厘米长的狭窄处 , 导致内瘘血流量过低 , 透析不充分 。为了保障透析的治疗效果 , 付锴当场为老人绘制了血管图 , 并建议他尽快接受动静脉内瘘“改道”手术治疗 , 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
这条被医生细致描绘的血管 , 是专门通过手术为长期透析的病人制造的动脉化的静脉血管 , 即动静脉内瘘 , 该科主任郭爱莉解释 , 不少像徐老这样的透析人群 , 双臂血管接受穿刺的频度非常高 , 有些人甚至每周至少四次 , 较粗的针头每次在血管内停留4个小时 , 同时还要保证每分钟至少200毫升的血流量 , 常规的人体血管根本无法满足这样血流要求 , 所以为了保障血透病人能够正常治疗 , 在确诊终末期肾衰竭后 , 基本上都需要血管通路医师进行个体化的血管改造 。而为了保障这条透析患者的血管生命线经久耐用 , 该院血液透析医师团队通过手触摸、耳听诊结合超声在患者的手臂上画“血管图”的方式 , 描绘出血管走形并制定合理的透析穿刺方案 , 既方便护士科学穿刺 , 同时也避免了不合理的穿刺方式所导致的局部血栓、静脉瘤样扩张、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 更重要的是 , 这一细心举措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穿刺痛苦 , 大大延长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
据悉 , 该院肾病内分泌团队已经为近百名透析患者绘制了血管图 , 并制定个体化长期透析穿刺计划 。作为团队成员之一 , 付锴医师表示 , 挤出时间为患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儿 , 能帮助患者透析更高质、生命更精彩 , 十分值得 。
【在患者手臂上画血管图 医生精准护航透析“生命线”】来源:武汉交通广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