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裁缝 为何“音乐裁缝”越来越多 从一个初中女生成为“创作天才”说起( 二 )

音乐裁缝 为何“音乐裁缝”越来越多 从一个初中女生成为“创作天才”说起


文章图片

总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使你有歌词,没有20万元也出不了一首成品歌。现在,只要你会哼旋律,写几行字,然后通过几个手机app解决所有问题,音乐创作者几乎实现了零门槛。
周雨思说,这个女孩的走红揭开了流行音乐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我不完全同意这一点。虽然这次事件让我们明白了音乐创作并没有那么高级,但也不能说门槛越高就是遮羞布,因为降低门槛不一定是绝对乐观的事情。

音乐裁缝 为何“音乐裁缝”越来越多 从一个初中女生成为“创作天才”说起


文章图片

当某个职业达到了零门槛,我们可以想象从业人数的激增和不均衡。谁不会哼旋律,谁不会写几行字,谁不会在手机APP上做,就唱然后修音,作品就贴在网上,就这样一个原创歌手诞生了!尤其是那些“网络音乐人”,很多真的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一个人+一台电脑就是一个原创团队。这也是我前几天在文章中说“Covering以前很流行,但是达到了中文的巅峰,但是现在各地的原创都救不了乐坛”的原因。
音乐技术门槛的消失,具有让音乐爱好者更容易进行音乐创作,更快实现梦想的优势。因此,十个年轻歌手中有九个是“创意歌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利的一面是,无数音乐裁缝诞生了。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讲究天赋。每个时代人才在整个人群中的比例不能相差太远。然而,这个时代“歌手”的井喷并不意味着他们每个人都是真正的音乐天才。只是技术门槛没了,谁都可以参与。但是,在技术门槛降低的同时,无形的艺术门槛不会降低,只会比以前更高。那么,缺乏音乐天赋的人在创作时只能投机取巧,东拼西凑,这就是“音乐裁缝”的由来。

音乐裁缝 为何“音乐裁缝”越来越多 从一个初中女生成为“创作天才”说起


文章图片

不要说《音乐裁缝》的音乐作品有时候还挺顺耳的,但这年头,听者的眼睛是睁开的,耳朵的选择性更强了。不管抄哪个国家,哪一年,总会遇到眼光犀利的人。
当然,并不是每个“音乐裁缝”都是故意投机取巧。比如15岁的初中生上课时“脑子里突然蹦出一段旋律”。可能她并没有意识到,这段旋律其实并不是无缘无故弹出来的,而是听了很多首歌之后,脑海中自动剪裁的输出结果。她无意中模仿了别人的作品。不过作品总体还算不错,没有明显的抄袭迹象,还这么年轻。所以,周雨思说她是人才,但天才不能说。

音乐裁缝 为何“音乐裁缝”越来越多 从一个初中女生成为“创作天才”说起


文章图片

事实上,“音乐裁缝”在音乐圈的泛滥,和媒体圈的洗稿现象一模一样。过去,媒体为精英所知和控制。进入自媒体时代后,门槛没了,所有个人都可以出来当“意见领袖”。但是同行很多,写一句不合逻辑。怎么发表意见只能是投机取巧,直接把别人的作品拎出来,或者稍微删改一下再发表,混成一个大V,赚钱。而那些老老实实搞“华语乐谈”这种原创输出的,可能还不如他们。
总之,音乐裁缝越来越多,这是时代发展打破音乐发展技术壁垒带来的副作用。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音乐裁缝 为何“音乐裁缝”越来越多 从一个初中女生成为“创作天才”说起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