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银翘最后一张封面浙商银翘第一张封面
侨胞们说,《侨音》杂志是一份来自祖国家乡的家书,虽然现在新媒体快速发展,但他们还是希望能定期收到这带着墨香的乡音。
本文首次发表于《浙商银翘》第二期
文 | 周松一 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
全文约1746篇,仔细阅读约需5分钟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要说再见的日子。比如久别重逢战友之间的离别,寒窗十载同学毕业后的高飞,天各一方的知己相聚之后的道别……
令人欣喜的是,在短暂的停刊后,今年2月,原创杂志《银翘》以全新的面貌再次与大家见面——浙商银翘。
追溯《侨音》杂志的缘起,早先是内部工作信息,后来是《工作简报》,再后来是《侨联通讯》,到本世纪初才是《钱江侨音》,并在上一轮杂志整顿时获得了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国内统一刊号,明确为侨刊乡讯类杂志。2012年前,因编辑力量不足,《侨音》还和上海侨报联姻,经过了一段起起落落、分分合合的幸福、苦涩、无奈的生活。
2011年底,我从风景如画空田园牧歌般的地方——松阳来到杭州工作。因为手指发痒,我经常写一些文章,以便在当地工作时打发业余时间。2012年初,银翘与《上海侨报》的蜜月期结束。当时浙江正在进行“两富”“两美”建设,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国内外“大进步、大退出”的形势十分紧迫。为了满足需要,原归侨联合会主席吴京让我担任杂志社社长,把《华侨声》从上海接回来,组织一个具有浙江归侨联合会特色的刊物,满足华侨和社会的需要。
我从来没有办过杂志,也没有在新闻部门供过职,临危受命,压力自不可言。面对重重困难,我和时任省侨联办公室主任林孝双同志从零开始,认真分析了杂志走过的路,邀请了一些老专家听取他们的办刊想法,并与青田侨报社联姻,由他们派驻采编人员协同办刊,仅用一个月时间,我们就组建了杂志社的采编队伍,并请中国侨联林军主席为杂志题了刊名《侨音》。很快,从装帧到内容面貌一新的《钱江·侨音》杂志,开宗明义地亮出了自己的办刊宗旨——“传递侨音、展示侨情、凝聚侨心、汇集侨力”,努力把杂志办成“海外侨胞了解浙江的窗口、浙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参谋、浙商走向国际市场的桥梁”。
2012年7月,钱江银翘杂志第一期从我们手中走向读者。在过去的五年里,“银翘”创造了许多“第一”。第一个把杂志送到里约奥组委,第一个送到欧盟总部,第一个送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个用华侨集装箱通过义乌小商品城把杂志送到巴西、西班牙等国家,第一个把杂志送到柬埔寨王子、厄瓜多尔内政部长,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院长、纽约城市规划局局长,第一个通过杂志全面介绍杭州迎接G20峰会,起到了很好的公共外交作用。 我们杂志的印刷量也从2000份增加到10000多份,与60多家海外华人媒体和700多个华人社团实现了互联互通。
这几年,我每次出国,总会留意侨胞们的书柜,常会看到那些已经发黄翻烂的《侨音》。侨胞们说,《侨音》杂志是一份来自祖国家乡的家书,虽然现在新媒体快速发展,但他们还是希望能定期收到这带着墨香的乡音。
当银翘停产时,我们不愿意去。我曾经写过:你走,我不送你。来吧,无论刮风下雨,我都会去接你。
如今,《侨音》真的回来了,在《浙商》杂志团队帮助下,《侨音》杂志荣耀回归。2019年12月20日,在“志怀与远见”2019《浙商》年会上,浙江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连小敏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唐中祥一起为《浙商·侨音》杂志揭幕。那一刻,我就知道,这次《侨音》真的要回来了。
推荐阅读
- 上海新年甜品地图,愿你的2022甜蜜一整年!
- 金山6个村获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
- 上海人注意!消保委亲测!22家沪上饭店年夜饭半成品来了
- 存钱更要存肌肉,“健康金句”朗朗上口!上海向800多万户常住居民家庭送上新年“健康礼包”
- 上海又有16例新冠患者治愈出院,在院人数屡创新高,出院后将做好健康管理
- 我和王哥在上海的第一次相遇,是因为一次意外
- 《和平精英》与上海美术制片厂联动再开葫芦兄弟联动
- 医院检验检查费太贵?上海将48个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每年减负3亿元
- 雄关漫道真如铁,安“心”迈步从头越——上海和黄药业荣获“2021年度心血管公益企业银奖”称号
- 菜包配咖啡?百年老字号出奇制胜,上海早餐又添新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