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 新形势下的中国外贸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在中美甚至“中国制造”与整个外部市场“脱钩”的喧嚣中,中国的货物贸易和对外投资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了怎样的外贸外资发展道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如何?如何判断当前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这些问题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改革开放创造外贸奇迹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持续大幅提升1981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超过1%,达到1.09%2010年,这一指标自清末以来首次超过10%,达到10.31%到2015年,这一指标在中国达到13.76%,为近代最高从2016年到2017年一直到2019年,虽然这一指标在中国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12%-13%,大致是美国和德国的1.5倍,相当于日本的3倍,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虽然中国名义GDP总量与美国仍有50%左右的差距,但商品出口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这一地位更为突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经贸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取得了上述增长表现中国并没有在世界经济贸易高速增长的“顺风”环境下实现经济贸易的超高速增长,而是在全球经济贸易整体放缓的“逆风”环境下实现了经济贸易的超高速增长,从而在全球经济稳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中国对外贸易的上述成就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全方位贡献,中国被国际社会公认为过去30年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外贸奇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奇迹”最辉煌的篇章日本经济学家大来佐武郎在《发展中经济国家与日本》一书中断言:“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是由于对外贸易的相应发展才得以实现的。同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可以概括为顺应比较优势战略,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相应地,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创造“中国奇迹”作出了全方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贸易发展刺激了中国的工业和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发展通过从根本上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增强国际偿付能力,为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贸易发展本身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许多体制改革的切入点;贸易发展为中国创造了良好的外交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贸易发展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改革开放给对外贸易带来的启示。纵观新中国开放经济在历史和全球背景下的发展历程,最大的启示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二是永远保持自我革命和自我更新的勇气改革开放前,由于经常项目逆差、外汇储备规模小、国际偿债能力有限等压力,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更加重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此外,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带来销售渠道和管理知识。改革开放后,外国直接投资迅速超过外债,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软硬环境存在诸多问题,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东亚、东南亚经济体。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就必须实施更强有力的优惠政策,以抵消外国投资者眼中的各种不确定风险到21世纪初,中国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和流量大国,软硬环境明显改善。持久的高强度优惠政策扭曲市场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两税合一”势在必行21世纪第二个十年末、第三个十年初,我国要素成本有明显上升趋势,国际竞争力面临明显削弱的危险。发达国家加大了实施“再工业化”的力度,中国的一些传统产业已经离开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市场准入、增加投资、改善营商环境是必然选择兵无恒势,水无常;不同策略的独创性取决于母亲的机智在一个不断演变的世界中,具体的政策和做法不断根据现实进行调整,而且没有止境。国家利益是永恒的北极星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需要改革开放来消除停滞,永远保持活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需要“以开放促改革”为什么要“以开放促改革”?本质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开放经济随着中国国内产业发展日趋成熟,中国克服一个又一个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稳定的差距,取得远超世界预期的优异成绩,客观上需要与时俱进,扩大对外开放,更多利用国际市场的投入,保持国内制造业等产业的成本竞争力;通过分享中国增长机会,引导外部贸易伙伴融入中国市场和中国规则;通过引入竞争压力的“鲶鱼效应”加强国内市场竞争,保持国内产业活力新时代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落后农业国的社会主义新国家,在新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之初,不得不正视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生存份额、没有平等参与的事实,甚至东西方集团先后实施的全面贸易禁运也剥夺了其参与国际主流市场的机会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启动,新中国创造了现代世界经济史上独一无二的经济持续增长奇迹今天,我们要在新时代发展开放型经济。一是要更加自觉、充分利用“大国效应”,依靠国内市场提升国际市场地位;二是超越自我,进一步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对于努力攀登国际分工体系高端的后发国家来说,其国内产业和市场与海外产业和市场的联动关系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国内市场有效需求相对较小,新兴制造业只有开拓海外市场,才能充分挖掘产业规模经济潜力,实现快速发展在缺乏品牌、技术和销售渠道优势的情况下,为了开拓海外市场,降低出口价格,利用国内市场利润补贴开拓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策略当外向型经济增长取得巨大成就,国内经济取得巨大进步,国内市场容量大幅扩大时,这个国家需要转向依靠国内市场提升国际市场地位的战略,从而更快地实现发展目标在中国历史上,“大国效应”长期以来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国国内可贸易品市场的扩大,带来了其与外部市场规模比较关系的重大利好变化,中国已经具备转向依靠国内市场提升国际市场地位战略的条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综合优势,增强了中国实施这一战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巨大的国内市场通过以下机制推动国内产业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抑制收入波动;竞争性投资和生产创新机制;摆脱规模经济与竞争机制无法平衡的困境;制定标准的权利;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权利为了持续发展开放经济,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我们必须摆脱对开放经济的一些误解,不管它看起来有多流行。这些误解中,最大的一个是反对用发展开放型经济来“扩大内需”,贬低出口的作用;并打着“经济安全”的旗号,过度追求自主生产和降低对高科技产品等战略产品的进口依赖这些想法由来已久,自2018年以来,由于中美贸易战,尤其是中兴事件,这些想法急剧上升十多年来,国内外几乎一致的主流声音都在要求中国改变过于依赖外部需求的经济增长模式。次贷危机和近年来的“反全球化”浪潮进一步凸显了这一转型的紧迫性但我们所追求的这种转型不能误入歧途,不能把更多依赖国内市场和高度依赖国内资源混为一谈。“价值形态的低外部依赖性+物质形态的高外部依赖性”是应该追求的目标尤其是中国的自然资源不足。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中国庞大的人口将是一个负担;只有在充分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的基础上,中国庞大的人口才是巨大财富和力量的源泉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蓝领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显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没有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所创造的许多现代工业部门的就业机会,我们根本无法讨论劳动力差距,但我们仍在处理就业机会短缺的问题中国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2019年,国内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我们必须不断扩大消费以应对经济发展,但持续过度依赖消费蕴含着一系列巨大风险首先,中国近年来的高消费增长主要是由于居民部门储蓄的减少和负债率的急剧上升如果我们继续任其发展,就有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作为突破口的风险第二,长期过度扩大消费并实施相应的促进政策,会导致基于透支的消费扩张,进而国际支付格局发生逆转,贸易顺差转为逆差,进而导致国民经济结构空,为竞争对手创造赶超机会,同时损害民族自我奋斗精神。第三,基于一个国家透支的消费扩张必须基于其军事霸权。中国目前没有这样的军事霸权,在这方面动用军事力量不符合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第四,中国过度强调消费和减少国民储蓄可能导致整个国际经济运行不良过去20年,整个国际经济体系运行平稳,其基础之一是以中国为首的东亚经济体充当了最重要的储蓄提供者如果中国走过度消费、过度负债的道路,国民储蓄急剧下降,甚至变成储蓄的净吸收者,整个国际经济体系能否平稳运行?纵观当今的国际经济体系,仍然没有这种替代性的储蓄净提供者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中兴事件让中国人深刻认识到战略核心技术过度依赖他国的风险,尤其是那些将自己视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的国家,ic投资热潮迅速升温重申“自力更生”的原则,推动核心战略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品生产,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把“自力更生”推到极致,让所有核心技术产品都必须在中国制造,这是错误的。在这个全球市场中,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要想保持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尽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尤其是在高科技行业背离这个原则,不顾现实,一味追求尽可能提高国内自制率,我们的高科技产业就会被市场淘汰不言而喻,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对外贸易面临重大现实困难,如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出口订单大幅减少此外,疫情爆发之初,国际霸权势力试图推动“中国制造”与美国乃至整个外部市场脱钩据媒体报道,近日,日本政府决定从其经济刺激计划中拨款22亿美元,帮助日本企业走出中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拉4月9日也公开表示,企业迁回美国的资本支出将100%直接作为费用扣除,从而鼓励美资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这些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总的来说,这些困难和挑战是可以克服的。推动外资企业走出中国的企图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与其说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不如说是美国大选年的竞选演讲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制造”是否与外部市场脱钩,有三种可能的结果:加速脱钩;去耦被抑制;反向去耦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组合,必然会导致外部市场与“中国制造”脱钩:“中国制造”可替代性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仅限于中国;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旷日持久;其他国家和地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和意愿至少与中国相当甚至更强;中国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而进行的超强动员是过度和不必要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应对措施足以有效应对在以下情况下,“脱钩”将得到有效遏制:“中国制造”难以替代;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和恶化;中国很快实现了全面复工如果不仅出现上述第二种情况的三个条件,同时出现以下情况,外部市场不会与“中国制造”脱钩,但之前的“脱钩”迹象将会逆转:疫情的冲击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创新;疫情的“全球化”也对其他主要经济大国和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意愿和效果明显落后于中国2月底以来,我国基本实现了全面有序复工复产。海外国家和地区深受疫情“全球化”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已席卷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阶段,作为世界经济中心两三百年的欧洲和美国受害最深我制定了两个指标来衡量各国疫情的严重程度。一个是“全国确诊率”,即一个国家的确诊病例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我国3月9日24时作为严重疫情的水平;一个是“全国死亡率”,即一个国家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4月5日24时中国的水平,疫情严重计算结果令人震惊在几乎所有其他国家,检测和诊断的门槛都比中国高得多,因此漏诊率比中国高得多它的治疗标准比中国宽松得多即使不考虑这一点,截至北京时间4月6日10时34分,除独联体和非洲外,至少有64个国家的全国确诊率超过中国,其中49个国家的全国死亡率超过中国在欧洲,独立国家联合体以外的40个欧洲国家的全国确诊率均超过中国,最高达到中国的125倍。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方五大欧洲国家的全国确诊率是中国的12.6倍,是中国的48.4倍。在这些国家中,除了5个国家之外,其他国家的国民死亡率都超过了中国,最高的是西班牙,高达中国的112.9倍即使在许多人称赞的德国,全国死亡率也达到了中国的8倍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全国确诊率均超过中国,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全国死亡率均超过中国其中,美国的全国确诊率和全国死亡率分别是中国的17.6倍和12.3倍几天后,欧美国家的上述疫情数据大幅上升正因如此,自3月份美国爆发官方报道的新冠肺炎病例以来,美国失业人数激增。市场普遍预期欧美国家第二季度GDP将萎缩6%甚至两位数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已开始在非洲、中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蔓延,这些国家的社会治理薄弱,医疗卫生系统落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达到了第二个结果,即有效遏制“脱钩”已成定局经过努力,取得第三名的成绩也是大概率事件中国抗疫复工组织高效动员。与其他国家的疫情蔓延相比,许多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的海外工厂大部分甚至全部关闭,只有中国的业务正常开始运营面对这一现实,理性企业经营者的理性决策是在中国增持,而不是离开今年全球大部分商品贸易将会萎缩,萎缩幅度甚至可能超过2008-2009年次贷危机的峰值然而,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出口总额的相当大的份额。坚持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绝对值今年不会下降可能不现实然而,即使今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绝对值下降,其在全球出口总额中的份额也将上升2008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达到14306.9亿美元,2009年大幅下降至12017亿美元。然而,正是在这一年,中国超越了德国,登上了世界最大出口国的榜首今年和次贷危机一样,危机的冲击凸显了中国的优势,完全有可能重演10年前中国优势增强的场景_原题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