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是一种渊源已久的文本形式。将日记手写在纸本上的年代,人们大多是为了记录个人生活和思想,有很强的个性化和隐私性。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从手写到键盘,日记转移到网络上并演化为博客、微博等形式,变成一种没有阅读门槛的公共产品。如今视频日志Vlog更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这种形式的日志彻底褪去了隐私性的内核,人们不惧甚至“求围观”。
手写时代:
隐秘的个人记录载体
在网络出现之前,日记一直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着。作为一种生命力极强和及其自由的叙述形式,日记驻扎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使命和目的非常清楚,就是对个体故事和生命体悟的私人化记录。
和其他文本不同的是,日记与生俱来的私密性决定了它是一种不被传播和流通的文本,它只是记录着个人的生命往事,与他人的公共距离就这样自然地维系着。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涛认为,日记并非是一种公共书写,相反它拒绝公共使命,也拒绝宏大叙事,存留的仅是关于个人的“情感结构”。因其私密性、黑暗性、模糊性的特征,它很难进入传播场域,所以虽然是一种深刻而普遍的书写形式,但最终未能成为一种合法的“文体”。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性质如此,但是日记具有很大的社会史资料的价值,尤其是在某个领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日记。这些日记成为人们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如《胡适日记》《蔡元培日记》《俞平伯日记》以及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等,原本是私人化的文本记载,最终成为研究日记书写者思想经历乃至交游的重要资料。如今我们可以轻易地在公共阅读领域读到这些印记着个人化思想情感的文字,然而这类隐秘文本的公开也曾经历过一些争议,因为大部分人在写日记的时候肯定不曾想到,后世的人有足够多的理由来出版他的日记供世人品评。
近些年最大的一次争议是杨绛和北京某拍卖公司的官司。2013年,该拍卖公司举办钱锺书手稿专场拍卖会,拍卖的物品中有钱锺书的日记以及和至亲友人的往来信件等。“个人隐私、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多年的感情,都可以成为商品去交易吗?”杨绛在公开信中愤然发出诘问。这场官司被学界视为一场物权与隐私权的权衡较量,结果虽是杨绛胜诉,却并没有给名人日记以及信札收藏热的风潮泼去太多的冷水。
对于写作者来说,日记只是泄露了历史里难以为外人所知的吉光片羽,却令后世的猎奇者和崇拜者饱飨。从研究者、仰慕者的角度来看,似乎大家们的日记注定是要泄露出来,这更像是名人文字的宿命。
博客时代:
不惧围观的公共产品
【木子美日记 日记变迁史:从私人记录到“求围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日记的记录形式,并且推动着这种形式以更快的速度发生着变化。2002年,“博客中国”网站建立,一种被称为Blog的信息产品陡然出现,它的出现宣告电子日记的诞生。手写了几千年文字日记的人们发现,日记不仅可以记录在纸上,还可以通过键盘上传到网络上。日记由此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电子形式。
2003年前后,很多人都记得“木子美日记”上传到网络上后引发的热议,那些原本极具隐私性和个性化的文字毫无门槛地供所有人浏览。此后,日记逐渐成为网络上一种常见的文本形式,毫无顾忌地进入公共视域。2005年,主打博客功能的腾讯QQ空间上线,很快,新浪博客横空出世,博客平台迅速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竞相争夺的资源,由此开启了中国的“博客元年”。2006年,罗永浩创办了对中国知识界影响深远的博客平台——牛博网。随着梁文道、韩寒、连岳等一批知识分子的入驻,牛博网迅速成为互联网博客时代的思想碰撞阵地。至此,网络媒介重构了日记文本的信息形态和生产方式,个人日记成了一种公共产品。
推荐阅读
- 乡村振兴日记(424)有感情有温度的乡村建设 更能温暖群众心
- 乡村振兴日记(422)为复耕复垦实现更优效果 我们在坚定前行
- 瑞丽抗疫归来隔离日记
- 一群人,一座城,讲述佛山公安变迁时光中的不变守护 | 你好,警察节
- 南阳市骨科医院张欢「抗疫日记」抗“疫”第一天
- 战“疫”日记|长安抗疫“十二时辰”:平凡中的感动
- 康焰团队西安抗疫日记①丨同舟共济,共盼春暖花开
- 战“疫”日记|每个感动瞬间都值得被记录
- 战“疫”日记|一瓶水的温度
- 武汉景观 武汉城市景观变迁史与瘟疫之后的武汉景观建设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