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条儿童精神科问诊数据:家长懂孩子心里的苦吗?

十几岁的叶欣欣(化名) , 用刀片往自己手臂上割了上百道伤口 。小小的手臂上 , 密密麻麻布满了血痕 , 几乎找不到可以再割下去的皮肤 。
当着医生的面 , 叶欣欣哭着控诉坐在一旁的父母不关心自己 。她感觉心情很差 , 很孤独 。每难过一次 , 她就用刀割自己一次 。问诊及评估结果显示 , 叶欣欣得了抑郁症 。
这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周建松讲述的真实病例 。
按道理 , 这本应是一个父母听完孩子哭诉后幡然醒悟的故事 。然而 , 当这一家三口离开不久后 , 叶欣欣的爸爸又回头单独找了周建松 。他似乎没有能理解医生开出的“抑郁症”诊断是什么意思 , 甚至有些茫然地问:“医生 , 我的孩子有问题吗?”
“我很气愤 , 回答比较冲 。”周建松回忆道 。“我说我手上拿个刀片给你 , 你把你的手照着你女儿一样划 , 你敢不敢?”
“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2021年10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 中国儿童青少年整体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 。按照国家最新统计年鉴的人口数据计算 , 这意味着 , 全国约有4400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碍 。
叶欣欣们的问题 , 已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 。教育部近日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未来 , 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 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 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
但在政府与学校介入之前 , 父母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他们能否及时察觉到孩子的异动 , 并对之投以有效的关注 ,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精神健康甚至人生走向 。
但面对棘手且隐秘的精神健康问题 , 家长们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之中 , 是否也如叶欣欣爸爸一般 , 直至面对女儿残破的双臂依旧感到茫然?我们分析了11133条线上问诊数据 , 试图追踪这个问题 。
家长都在关注什么?
当孩子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 家长才会考虑将孩子带去医院?
翻阅问诊记录 , 我们发现在家长对孩子的症状描述中 , 大部分描述的都是孩子具体的行为 。“不说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发脾气”是家长最经常提到的关键词 。
10000条儿童精神科问诊数据:家长懂孩子心里的苦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这些行为表现对应的不一定是特定的疾病 。例如 , 同样是厌学这件事情 , 既有可能单纯只是孩子的一时想法 , 也有可能是精神疾病的一种表现 。
而就算真的是遇到了精神问题 , 也不能单凭这一种表现轻易下判断 。患有抑郁症的孩子 , 可能会因为学习负担而觉得痛苦 , 从而有厌学情绪 。而患有焦虑症的孩子 , 也有可能因为一想到学习就紧张难受 , 从而逃避上学 。因而更科学的做法是 , 在线上问诊之外 , 寻找对应科室的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 。
学习 , 是家长最重视的事……
“早发现、早治疗” , 这是许多医生都强调的事情 。而当我们回看问诊数据 , 超过一半的家长 , 却是等到孩子的症状已经持续超过半年才来就诊 。
10000条儿童精神科问诊数据:家长懂孩子心里的苦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什么会拖到这么久才来就医?什么才是家长心中的报警器?我们提取出不同患病时长问诊记录的关键词 , 发现记录的患病时长越长 , 学习方面的关键词(“老师”、“学校”、“学习”)就越经常出现 。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耿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 , 很多家长还是以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大幅下降 , 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指标 。而如果仅仅只依赖于这个指标 , 孩子的成绩没有出现明显下滑 , 就不对其情绪问题加以重视 , 很多时候就会延误孩子的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