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这个村4000多人一个姓!( 二 )


漯河这个村4000多人一个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村里老人和潦寒文中介绍 , 栗门张这个名字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叫起的 , 谁也说不清楚 。自从始祖迁徙至此 , 张氏一族一天天昌盛起来 。不知到了第几代 , 张氏一门五个儿子同时考中秀才 , 为了纪念这份荣耀 , 人们便给这五个秀才建了五人走马门楼 。1999年 , 最后的一座门楼被村民扒掉重建时 , 发现门楼上的木料全部都是栗木 , 而栗门张 , 与栗木有着很大的联系 。
漯河这个村4000多人一个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长发和张留臣与采访人员一同查看破损的碑刻
还有一个说法 。清朝时期 , 栗门张属于西华县管辖 , 每年交税纳粮都要去西华县城 。那年夏天 , 牛车拉着张木匠进县城交粮时 , 张木匠发现县太爷的县衙大堂盖得精美别致 , 就随便在附近找了几根高粱秆 , 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寸把高粱秆揻一揻 , 仿县衙门楼弄了一个造型 。回到家后 , 按照秸秆模型 , 在村子里建起了一座门楼 。门楼建起后 , 细心的人用尺子量了一下 , 与西华县衙门楼一寸不差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西华县 , 惊动了县太爷 。县太爷坐着轿子走了90里路来到村子 , 看着张木匠建的木楼 , 赞不绝口 。兴之所至 , 题了个匾额———栗门张 。从此 , 栗门张这个名字便流传下来 。
在栗门张村 , 最传奇的是出身武术世家、“急公好义”的张宝德“力敲耙棱 , 双臂拔树”“单臂震老槐”的故事 。出大殿东行 , 张长发津津有味地讲起了张宝德的传说 。
相传有一年 , 栗门张青苗会的两台大戏引得十里八村人聚集 。热闹了 , 就有一些卖艺的人在那里扎场子 。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 , 凡是来此的艺人都要向围观的群众报上名号 , 再说一些谦虚的客套话 。但是有一天 , 从外边来了个卖艺的 , 扎起场子后 , 吹嘘自己的武功好 , 耍钢鞭时如果有人能将小石头砸到他身上 , 奖十斤油条 。这人的确了得 , 钢鞭舞得滴水不漏 , 有人往里扔铜钱 , 果真被挡在外边 , “别说是钱 , 就是老天下雨 , 我抡起钢鞭 , 也淋不到我身上一滴 。”那人越说越嚣张 , 张宝德听后 , 想教育一下这个人不要自满 , 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 便拿起一个篮子扣到了那人头上 。
那人急了 , 掂起一把刀便追着张宝德砍 。张宝德顺手从路边的摊子上搂起几棵甘蔗边抵挡边跑 。卖艺的见张宝德跑了 , 挥舞着手中的刀紧随其后 。但是张宝德并不还手 , 只是用手中的甘蔗来回遮挡 。追了一阵 , 眼看手中的甘蔗越来越短 , 张宝德扭头对卖艺的人说:“不要再追了 , 你顺原路回头看看 , 砍断的一截截甘蔗是不是一样长 , 如果不一样长的话 , 你再砍我不迟 。”卖艺的听后 , 停下脚步 , 拾起砍断的一截截甘蔗一比 , 确实都是一样长 。“行家一出手 , 便知有没有 。”这时 , 卖艺的人心服口服 , 不再追赶张宝德 , 并要拜张宝德为师 。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张宝德武功超群!
有道是 , 英雄也有气短时 。相传 , 有人慕名前来向张宝德学习他的绝招扫堂腿 , 三年求教不得 。别师回家时 , 一徒弟突然以鹰爪手向张宝德袭去 , 张宝德伸手去挡 , 哪知这徒儿一口唾沫吐去 , 张宝德下意识使出了扫堂腿 , 这俩告徒弟 , 一个偷袭一个看 , 已把绝招偷学走了 。张宝德回家后越想越生气 , 床上躺了几个月 , 气死了 。据说 , 临死前一蹬腿 , 将房屋墙砖硬生生蹬掉了四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