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中国心”!全球首例超小型人工心脏植入术患者恢复正常状态

胸怀“中国心”!全球首例超小型人工心脏植入术患者恢复正常状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前不久 , 43岁的患者马先生 ,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10月8日 , 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主刀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现强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教授等专家担任助手为他实施了全球首例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
12月8日 , 第二次来院复查的马先生 , 已经从病入膏肓的重度心衰患者 , 华丽蜕变成为步履稳健、充满活力的壮青年 。
胸怀“中国心”!全球首例超小型人工心脏植入术患者恢复正常状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6分钟步行实验 连续行走502米不费劲
12月8日上午 , 在妻子的陪伴下 , 马先生再次来院复查 。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程兆云教授 , 心脏康复中心副主任林松 , 心外科主治医师胡俊龙 , 为马先生量身打造了一套科学先进的复查评估方案 。
胸怀“中国心”!全球首例超小型人工心脏植入术患者恢复正常状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做完彩超、胸片和血液化验等检查后 , 专家们还为马先生安排了6分钟步行实验、心肺运动功能评估、无创心排量测试等专项检查项目 。
六分钟步行试验是通过测试患者6分钟内步行达到的最大距离反映心肺功能指标 , 马先生轻松完成该试验 , 达到502米距离 , 没有胸闷气喘、没有停顿 , 按照试验分级标准 , 达到 Ⅳ 级水平 , 展示了令人满意的心肺功能 。完成测试后 , 马先生自信满满地说:“这不是我的极限 , 我还有劲儿 , 还能走呢 。”
在接下来的心肺运动功能评估和无创心排量测试中 , 马先生也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几项相关测试数据表明 , 马先生体内的人工心脏工作正常稳定 , 能够充分满足他日常生活的需要 。
胸怀“中国心” 马先生成了最潮的人
手术后 , 来医院复查时 , 马先生在病房里向在院病友们展示他佩戴的高科技装备 。
“这是全世界最小人工心脏的控制器 , 小小显示屏上清楚显示着转速、电量等信息 。你看现在的功率是2.7 , 流量是2.13 , 非常智能、非常先进 。”马先生高兴地说 。
马先生的爱人任劳任怨 , 此前一直照顾着病重的他 。看到丈夫渐渐恢复健康的体魄 , 她喜上眉梢 , 笑得合不拢嘴:“他现在没啥不舒服 , 走路再也不感觉累 , 就跟正常人一样 。带着精致的高科技玩意儿到处跑 , 感觉他就是最潮的人 。”
谈到手术前的状况时 , 马先生的妻子直抹眼泪:“以前太难了 , 眼瞅着他躺在床上喘着粗气 , 眼看都不行了 , 只能慢慢等死 。后来有幸做完人工心脏手术后 , 在成人心外监护室里得到精心呵护 , 很快转到心外科病房并且达到出院标准 。现在多好啊 , 我们一起走在大街上 , 别人都看不出来 , 他曾经是个得过大病的人 , 是医学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重生的机会!”
医学在发展 将为更多危重患者带来希望
【胸怀“中国心”!全球首例超小型人工心脏植入术患者恢复正常状态】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 , 也是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 。据统计 , 目前中国心衰患者约1000万人 。心脏移植是心力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 , 但因供体严重不足 , 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量仅600余例 , 远远不能满足此类疾病患者救治需要 , 大量的心衰竭患者仅靠药物维持生命 , 有不少患者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