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还要吗 网传一母亲训练孩子自己睡竟致孩子身亡 你还信“哭声免疫法”吗( 二 )


孩子哭了不抱的后果
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的狠心妈妈会怎么样?
这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上一个着名的心理学实验:恒河猴实验。
有研究人员曾经把刚出生的猴子和母猴分开,进行了一猴一笼的隔离喂养。他们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铁丝网做的“铁丝妈妈”,一个是软垫做的“绒布妈妈”。“妈妈线”的胸前有一个供奶装置,可以为小猴子解决饮食问题。

起初,研究人员猜测“妈妈线”会更受猴子欢迎,因为它有“牛奶”。
而结果令人惊诧不已,小猴们除了饥渴时才会爬到“铁丝妈妈”身上呆一会儿,一吃饱便迅速返回,抱着“绒布妈妈”,紧紧依偎在她怀里,它们对“绒布妈妈”产生了深深的依恋。

当实验者故意把天鹅绒妈妈带走的时候,小猴子们大惊失色,想尽办法紧紧地抱着她,仿佛可以向天鹅绒妈妈寻求保护和安慰,然后小猴子们慢慢平静下来。
然而,实验还没结束,在小猴们回归正常的群居生活后,研究人员发现它们的性格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有明显的孤僻、抑郁、自闭、自残和攻击性等倾向,难以融入猴群的生活,而且根本无法正常生育。

在研究人员的干预下,母猴生下了后代,但无法抚养。实验结果几乎令人绝望,仿佛像遗传一样,那些从未接受过母爱的小猴子不仅性格异常,难以适应族群生活,还证明它们缺乏养育后代的情感能力,它们的猴子几乎是不完整的。

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宝宝来说,父母的安慰和爱抚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远比食物重要。
婴儿通过父母无数次的安慰和爱抚来确认自己被爱,奠定一生的安全感,否则可能一生都无法拥有爱自己和爱别人的能力。
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但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它也适用于人类婴儿。
每个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之初,他会认为自己是和这个世界、和母亲浑然一体。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既是充满期待又是迷茫无助的。当孩子哭喊着想要抱却得不到回应的时候,就会对环境、对母亲失去信任,被无助感包围。
最终,孩子们可能会因为绝望而停止呼救,但他们已经失去了对亲人和世界的信任。他可能会变得很乖很听话,但长大后可能会变得孤僻、抑郁、自闭、自残、好斗。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要时刻守护孩子的身边。我们也完全理解父母陪孩子睡觉的辛苦。但是,至少在孩子一岁之前,我们还是建议要尽快对宝宝的需求做出反应。
年龄小的宝宝,醒得比较频繁,父母可以通过轻拍等方式哄宝宝再次入睡,也不必每次都要抱起来。

不必迷信3岁分床,5岁分房
网上有很多从小就训练孩子自己睡觉的说明。
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没有一个具体的分床、分房年龄界限能适合所有孩子,大家常说的“3岁分房、5岁分床”只不过是根据多数孩子的情况给出的一个建议年龄。不必追求那些量化得很精确的时间,与其把焦虑带给孩子,不如放松下来,想些适合的引导方法。
甚至有心理专家认为,在孩子10岁之前完成分房睡还不晚。
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当他们做好准备的时候,就会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新的状况、新的成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地陪伴和等待,并时刻准备好放手,让孩子自己向前走。
【儿子你还要吗 网传一母亲训练孩子自己睡竟致孩子身亡 你还信“哭声免疫法”吗】
3岁前,都不建议趴睡
医学上建议1岁甚至3岁以内的宝宝不要趴着睡,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窒息,趴着睡的宝宝呼出的二氧化碳大部分会被自己吸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