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少密接”?缩小活动范围减少流动

如何做到“少密接”?缩小活动范围减少流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何才能实现“少密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教授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密接、次密接的范围取决于病例本身的工作性质、生活轨迹以及社交网络范围 , 其中有一定的偶然性 。上海是超大城市 , 人口密度大 , 如果人员交流频繁 , 那么密接、次密接范围就会比较宽泛 。相反 , 减少人员交流、减小活动范围 , 就能做到“少密接” 。
不少市民对“密接”(密切接触者)概念并不太清晰 。浦东新区疾控中心负责人介绍:密切接触者 , 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 , 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 , 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 , 依据以下原则判定9类密切接触者 。
具体为: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活动的医务工作者;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 , 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暴露于可能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环境的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
作者:解放日报
【如何做到“少密接”?缩小活动范围减少流动】来源:上海虹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