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美国票房低 美国主流媒体为何全差评?( 二 )


因为电影涉及到战争、士兵、心理创伤,这自然让人联想到本片对于反战主题。“我们要热爱和平”,“战士们是勇敢的,他们是英雄”,这些“政治正确”的话几乎人人都会讲,它固然会提醒人们对战争的关注,可与此同时,它又导致了人们对于战争的认知理所当然。

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美国票房低 美国主流媒体为何全差评?


文章图片

就像当采访人员问比利与敌人近身搏杀时是什么感受时,比利回答没有感受,因为根本来不及想。可旁观者却急于为战争总结出一番意义来,因此比利说,“这感觉其实很奇怪,为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
至于战争,也并非正义邪恶这样简单而泾渭分明,战争是罪恶的,但战争却是战士们的皈依,因此比利的班长对他说,他们所为之奉献的,不一定是国家,不一定是上帝,是任何大于自身的东西。
同样是反战,但李安的思考维度并不是口喊几句“热爱和平”,他以一个真实的战士的视角看战争,让我们对于战争拥有一个更为深刻复杂的认知。我们或许不难理解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场战事》的反感。
相较于借助战争讴歌美国主旋律的《逃离德黑兰》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无论是镜像表现还是文本深度上,都高出了不小一截,差别仅在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不是主旋律,相反,这是一部冒犯之作,它冒犯了一向“政治正确”的美国梦和战争话语,揭露了更多时代阴暗面和人性阴暗面。
李安导演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于11月11日全球同步上映,不过在上映之前,影片于10月14日在美国纽约电影节进行了全球首映。首映后,美国主流媒体差评不断,影片的烂番茄新鲜度仅为17%,6篇评论中仅有一篇给出了好评。而影片的MetaCritic评分则为58分。但是影片在全球上映后,中国内地的影迷却认为影片可取之处很多,并不如美国媒体评价的那般不堪,美国主流媒体为何几乎都是差评呢?

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美国票房低 美国主流媒体为何全差评?


文章图片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外媒评价
在探究为何美国主流媒体为何都给出差评前,先看一下外媒到底是如何评价《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最终会让人产生疲倦的观影体验,不过不是因为它的情绪上的内容,而是因为它缺少某种内聚性,同时也因为它最终坍塌为粗俗以及不相称的多愁善感。这部电影最后留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幸与焦虑的高清镜头的交叉剪辑——要不就是配角模糊,要不就是背景模糊。它看上去不像生活本身,倒更像是有近视。”--TheWrap
“屏幕上的画面没有颗粒,色调很冷,它们看上去透明而光滑,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不断给那些渴望与这个故事建立情感关联的观众们泼冷水。”——Film School Rejects
这样的评分与这样的评价十分多,甚至难以找出好评来,是李安的这部作品太不堪,还是怎样?
美国主流媒体为何对《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差评多?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对“美国梦”的一次冒犯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正式上映前,曾亮相10月中旬的第54届纽约电影节。万众瞩目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纽约电影节几乎是遭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一致差评。这让国内许多安迷颇为疑惑,《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真的这么差吗?
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中场战事》国内上映,好评如潮,豆瓣评分高达8.5分。并不是因为这是李安的作品,所以观众先入为主认定它必然是部杰作,而是电影的确是一部佳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