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座山,一段脱贫振兴路

一个人,一座山,一段脱贫振兴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松辰看望89岁老人张银五 。刘鹏摄
中新网郑州12月12日电 题:一个人 , 一座山 , 一段脱贫振兴路
作者 赵晖 刘鹏
登上伏羲山 , 查看了项目进展情况 , 问了脱贫户的摊位经营如何 , 忙完这些的李松辰来到钟沟村89岁老人张银五的家 。“最近家里情况怎么样?您和大娘的身体还好吗?”嘘寒问暖之后 , 他将1000元钱放在了老人手心里:“天冷了 , 有什么困难记得告诉我!”
“一天一上山” , 是李松辰多年来坚持不变的工作内容 。不定期到山里的老人家里走走看看 , 也是他常年坚持的习惯 。李松辰和这片山里的村民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 。
与山结缘 , 变荒山为“金山”
张银五的家位于河南省新密市伏羲山区 。这里山高路险 , 曾是缺土缺水又缺植被的荒山野岭 , 群众增收困难 , 山区12个行政村中有11个贫困村 , 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
李松辰是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祥和街社区党总支书记 , 自2011年起带人在伏羲山上架桥铺路、筑堤修坝、拦水造湖、种植树木 , 决心开发荒山 , 啃下这块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
谈及当初的情况 , 李松辰说 , 2011年他带领社区“两委”干部到位于田种湾村的密北抗日政府遗址参观 , 上山后看到的场景深深震撼了他 , “村里没水没电 , 很多村民还住着土坯房 , 生活艰苦程度超乎想象 。”
看到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 , 李松辰萌生出一个念头:改变这里 , 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从此 , 这个城市社区的党总支书记 , 把根扎在了贫困山区 , 把心交给了贫困村民 , 且10年间初心不变 。
为探究适合山区的精准扶贫模式 , 李松辰踏遍了山里的沟沟坎坎 , 探访了上千户留守村民 , 摸清了山里严重缺水、劳动力不足、产业极度匮乏的贫穷根源 。“开发荒山 , 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成为他的目标和追求 。
【一个人,一座山,一段脱贫振兴路】10年间 , 李松辰投入了做实业积累的全部资本 , 把原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风景如画的旅游区 , 构建起的全域旅游产业成为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动力和源泉 。
发展产业 , 摆脱贫困端稳“饭碗”
在伏羲山红石林景区门前 , 工作人员张万兴正在引导游客有序扫码进入 。他告诉采访人员 , “我是一步一步见证着山上的变化 , 真没想到能开发得这么漂亮 , 我们村一多半人都在景区上班 。”
一个人,一座山,一段脱贫振兴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伏羲山红石林景区工作人员张万兴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刘鹏 摄
谈及如今的收入 , 张万兴开心地说 , “工作环境和收入比以前好太多了 , 景区还给我缴纳养老统筹 , 我一定得好好干!”
和张万兴一样开心的还有杨书平 。他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 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即便外出打工 , 收入也没保障 , “有时找得到活干 , 有时找不着 。”他说 , 现在他在景区的项目工地上班 , 爱人在景区经营小吃摊 , 生活好得太多了 。
为让贫困劳动力端稳“饭碗” , 在景区建设和运营中 , 李松辰坚持“三优先”原则 , 即优先安排当地劳动力参与景区建设 , 优先安排当地贫困户参与景区经营管理工作 , 优先安排当地村民参与农副产品销售经营活动 。他还鼓励并帮助山上312户贫困户在景区里经营摊位、农家小院 , 直接带动3000多人就业 。同时 , 李松辰带动各类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专营店、高端民宿、家庭农场等新兴业态落户伏羲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