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影评 《狼图腾》被忽略的主题

这年头好像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部出来,有的读者和观众觉得不骂就没思想。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创作者都在反思现代化对原始生态和文明的影响,不说好坏,至少人们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
《黑太狼图腾》里的答案已经很高了,甚至上升到了民族关系的高度,也让我有了喜欢的感觉。我的回答可能不适合在这里发表,因为我的主题更像是“一个生活在内蒙古的人如何看待《狼图腾》引发的争议?”
以上是个人感受,突然和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以下文字是你看到的,想到的,不仅仅是小说或者电影。不要怪歪楼。
虽然骂的很多,但是给五星。本来至少三颗星,一颗星代表导演养狼10年的意向,一颗星代表我的家乡和民族情怀。
小说《狼图腾》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在列强入侵、弱肉强食的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是可以自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几千年来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战争锻炼了它的战斗精神,各民族共同发扬了狼的战斗精神,打败了侵略者”,因而问:“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这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句话。但影片改编后,并没有表达“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在千年斗争中的融合”的含义,主要是从原始与现代的冲突开始的。我觉得如果把这个层面拍下来,汉族观众可能更容易接受小说中的思想。
先说说自己的经历。我出生在内蒙古东部赤峰,蒙古族。我们这里大部分也是蒙古人。我们县的蒙古族大部分不会说蒙古语,我也不会,从小接受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和mainland China汉族一样。学校也用PEP教材,学生可分为周杰伦、韩寒、春哥、四娘。
我在赤峰、呼和浩特、包头生活了很长时间,所有的回答都是基于我自己的经验和相对确定的知识。
以上背景。
1.我认为是蒙古语
在他所居住的内蒙古东部历史上,蒙汉通婚相当普遍。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马蓉教授曾在赤峰插队。他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是赤峰的蒙汉通婚现象。内蒙古东部汉化真的很严重,就是《狼图腾》里的“东方蒙古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曾分东部三省,后在蒙古族人民的斗争下回到内蒙古。
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民族问题有十大问题,因为老家和县城的民族界限已经淡化了。也就是高考结束后的暑假,看了小说《狼图腾》,第一次接触到所谓的自己民族的狼。此外,我对自己的国家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因为我以前对成吉思汗在亚洲和欧洲的历史有所了解。
我是在呼和浩特上的大学,身边的蒙古同学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我的纯蒙古人。其实很多纯蒙古族的学生和汉族学生没有太大区别。有的大学第一次接触语文,但智商超高,在语文专业也名列前茅;有的擅长歌舞,是文艺社团的骨干,但他们的乐队大多玩金属;有的活动能力强,善于结交关系,成为学生干部。一些来自贫困地区的人因为语言障碍,教育质量有限,跟不上就业率低的课程和专业,开始自暴自弃。
而最后一批人往往把这种不公平归因于族群之间的不平等,在学校发泄愤怒。少数蒙古族学生喝酒后故意去汉族学生宿舍,我们专业几乎每个男学生都被他们打。尤其是拉萨“3.14”事件前后,我个人感觉蒙古族学生的民族情绪更强烈。很多人认为内蒙古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政府最支持的,但得到的优惠政策最少。
前面提到的国家社会学家马蓉来我们学校做学术讲座。在讲座中,他分析了现行国家政策的弊端,认为高考加分等所谓优惠政策只是把少数民族贴上了不平等的标签,使少数民族在心理认同上与主要民族有更大的差距。他认为,经济支持应优先考虑民族地区,户籍制度管理中应淡化民族界限,以利于民族融合。他认为,只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才能称为“民族”,而汉族和蒙古族的“民族”只能称为“族群”。以上观点虽然现阶段可操作性不强,但已说明这是学术交流,引入一些前沿观点也应停留在学术争鸣的范畴。但讲座引起了在场蒙古族师生的强烈反感,以不和告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