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代表作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 横江词二首》赏析

王刚昨天的收藏与欣赏
林散之草书巨著《李白横江二首》马鞍山李白纪念馆太白楼墙上刻有林散之草书《李白横江二首》
汉莫·沈峰
【李白代表作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 横江词二首》赏析】——林散之草书名篇《李白横江二首》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和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刚
赏析:林散之认为学习草书应该是“以开入草”,“先坚后柔”,“以中用笔”。这部作品时间好、笔法精、规模大、出版早,是反映林散之草书艺术最高水质的杰作。他的作品被权威记录了五次。

马鞍山博物馆藏林散之草书名作《李白横江二首》114×229㎝
草书巨著《李白横江词二首》纵轴大小114×229㎝,约23平方英尺。印章是“林散之”和“新年”。水墨纸,生宣纸,长锋,宿墨。贴片机很好,颜色质量一般,有斑点的黄色。文本内容:
西秦被横江阻隔,扬子江东连汉江。
白色的波浪可以像山一样穿过,但是风用陡峭的帆担心并杀死人。
在横江亭前,李晶向于冬打招呼,指着云海。
你今天为什么要过河?制造这样的风暴是不可行的。
这幅草书创作于1977年,1982年12月首次发表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林散之书画集》。1986年刻成石碑,嵌在马鞍山李白纪念馆太白楼的墙上。此后有四次记载:1994年11月,林散之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林散之美术馆精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5月,《林散之草书赏析》,文物出版社。2015年4月,中国时报杂志第四期。

李白代表作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 横江词二首》赏析


文章图片

林散之被称为“神草”后,许多书法家为他歌颂,许多年轻人要求拜他为师,学习草书。林散之认为,学习草书,必须从草书开始,进入草书。就草书而言,无论是部首还是空间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比如笔画变长、变短、变多、变少,甚至细微的变化,就会变成另一个字,或者不变成另一个字。所谓“长短点皆知,万无一失见微知著”才是真理。写草书不能写成一个体,草书除了要有自己的规则之外,还要执行示范法。张旭、怀素是最好的野逸,笔走龙蛇离,却不给法度。林散之的草书《李白横江词二首》看似豪放、出神入化、烟云弥漫,实则是用有章可循的正楷书写。如“韩”、“李”、“伯”、“柯”等。,笔和笔是可以打开的,笔和笔是可以保管的,没有人是滑的,有一些在排队,也有一些在排队。林散之说:“现在很多人写字乱七八糟,这真的是神话。我很心疼。”“先写剧本,再写行书,最后写草书。”楷书要从唐凯开始,然后面对韩立、魏碑的汉碑,如张梦龙、贾池君、李奇、孔庙,唐宋的行书。林散之告诉他的学生,学习草书,我们应该从头开始,先从开始,然后从开始。当楷书来到颜真卿和刘公权面前时,林散之先生主张先有刘公权的楷书,再有颜真卿的楷书。刘公权楷书比颜真卿楷书来得早。历史上有句话叫“颜顾”。同样,行书最早出自《圣教序》,草书最早出自《孙书谱》和《怀素序帖》。与这些相比,这些是刚性强的铭文,刚性强的文字可以用长锋羊毛圈训练出来,然后就丰富了。林散之近百年的书法实践就是这样。60岁之前的角色都是死板的。七十岁以后,草书只是外柔内刚。
请看看这幅画。“晋”“山”“郎”“兴”的最后一笔,刚强有力。《风》、《玉》、《海》等。,都是连续的,看似柔软,其实柔软,而那细细的线条却如钢铁般坚固。林散之的草书在80岁以后,当他还安静而虚弱的时候,仍然保持着他的力量。如果早年没有刚劲,晚年就没有力气。因此,它只是草书的基础。林散之对中心之笔的坚持,也是成为“草圣”的重要因素。林散之的写作方法是黄山固所说的唐代以前的古代方法。这叫双苞法。这种写字方法必须挂手肘,用手肘带动手腕手指写字,并使手腕平放,手掌直立,使笔居中。即使在1970年,除夕夜掉进浴缸,右手被严重烫伤,改用三指笔,林散之仍然坚持使用中间的笔和前面很长的羊毛笔。只有中心才能用笔写出“锥画沙”“碎簪股”“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经典线条。只有笔心才能“穿透纸的背面”,“绝不容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