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飞 江泽飞: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江泽飞 江泽飞: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文章图片

1998 年武夷山会议翻开这张二十年前的老照片,看到很多既非常熟悉又有点“陌生”的面孔,大家是否可以认出鼎鼎大名的沈琳教授、张湘茹教授、张斌教授、戴广海教授、王杰军教授、徐兵河教授,还有我们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创始人和几任领导储大同教授、马军教授和秦叔逵教授。熟悉的是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都在肿瘤领域里并肩奋战、通力合作,“陌生”的是二十年前的各位还如此青涩青春,到今天外貌变化不可谓不大,看我们沈琳教授,经过学术的沉淀、知识的洗礼后气质越来越温文尔雅。当然也有二十年来始终如一的,比如被称为乳腺肿瘤届“暖男”的徐兵河教授,从发型到服饰,从青年到中年,保持自我坚定不变,正如他多年来对待乳腺癌事业持之以恒的态度。当然从当时站在最后一排的我身上显然看到了岁月无情的痕迹。
照片拍摄于1998 年武夷山,由于当时某外企在中国上市其重磅化疗药后,临床上出现了多例严重不良反应,为了解决国外新药国内临床应用的实际问题,使国际上最新的化疗药物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国患者,由储大同教授牵头组织,各领域的肿瘤专家参与此次会议,会议集聚了国内包括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肺癌、肝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各领域的专家。大家共同研讨商议,到底用多大的剂量、怎样的治疗周期更适合我们中国人,更安全有效?现在看来这应该是最早的多学科讨论。
当时正值CSCO 初始阶段,在1997 年创办之初,储教授就提出要注重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力推多学科综合治疗,会议就是在储教授这种观念的引领下召开的。会议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其一,当时我也就三十出头,在一众领域大咖专家面前做主题发言,既深感压力又充满了动力;其二,会议中储教授呈现出的对于各种国内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深刻理解,讨论过程中的信手拈来,细致解读,深深震撼了我,至今难忘这位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学者的学术风范。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的肿瘤学术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落后很多,中外医学发展差距悬殊,国内有识之士希望可以改变现状,所以他们选择走出国门,去了解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与治疗模式。
正如储教授,他1969 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1982 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师从我国血液学奠基人之一宋少章教授。1984 年、1990 年曾两度赴美国M.D.Anderson 癌症中心临床免疫和生物学治疗系进行协作研究。而后,储大同教授拒绝了M.D.Anderson 的挽留,欣然接受宋少章老师的邀请,选择回到中国,投身祖国的肿瘤治疗事业。
前辈学习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带回国内,对我们的影响巨大。记得我在美国工作期间,几乎每次储教授来美国开会我们都会找时间碰面聊一会儿,现在回想起在美时光,我的脑海里总是能浮现出那些储教授与我谈话的片段,在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会场,会议间隙在河边步道,在加利福尼亚州……储教授心系国内肿瘤事业发展,他希望我们年轻一辈都可以回归国内做点事情。
2001 年在上海举办CSCO 大会,我就是应储大同主任委员和秦叔逵秘书长的邀请,从洛杉矶飞回上海参加会议并做大会报告的。那年参加CSCO 大会报告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我回到国内的第一个学术报告,前期为了准备演讲内容,用了差不多三四个月的时间,报告赢得了CSCO 前辈老师、领导和行业同道的高度认可,可以说我由此开始了学术演讲的历程。此后二十年,每一年的CSCO 都有大会主题报告、专场专题报告,即使厦门台风也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