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赛诺 保肝药超全总结:吃药伤肝 来点保肝药( 二 )


根据受损靶细胞的分类,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
1) 肝细胞损伤型: ALT≥3×ULN,且R≥5;
2)胆汁淤积型:ALP≥2×ULN,R≤2;
3) 混合型:ALT≥3×ULN,ALP≥2×ULN,且2<R<5
4)肝血管损伤类型:少见
R=/,ULN表示正常值范围的上限
为了方便阅读,每种药物都附有一两个商品名。
申明:本文不含任何商业软性植入!
保肝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1. 抗炎类药物
代表药物: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
保肝机制:该类药物通过各种机制发挥抗炎作用,有类似激素的作用。引起肝脏损伤的原因虽然复杂多样,但最终的肝脏炎症反应确实产生肝脏损害的共同通道,因此,抗炎作用药物在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适用类型: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肝细胞型或混合型DILI。
《甘草酸制剂肝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推荐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建议在及时停用导致肝损伤药物的基础上,可选用甘草酸制剂保肝抗炎治疗。不推荐预防用药以减少药物性肝损伤发生。
复方甘草酸苷:第二代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甘草酸一铵。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具有抗过敏和抗炎作用。
甘草酸二铵:中药甘草的第三代提取物,药理活性较强,对多种化学毒物所致的肝脏损伤均有防治作用,能明显阻止半乳糖胺、四氯化碳及硫代乙酰胺引起的ALT的升高。该药短期内效果显着,但是停药后可能会有反跳,与其他保肝降酶药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异甘草酸镁:第四代提取物,经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增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作为异甘草酸镁的治疗适应症,可用于治疗急性肝细胞型或ALT明显升高的混合型DILI。
注意大量长期使用甘草及甘草酸制剂可引起假性醛固酮症状
与钾利尿剂合用时应注意低钾血症的风险
禁用于严重低血钾患者
2.解毒药物
代表药物:乙酰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葡醛内酯。
护肝机制:这些药物可以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强解毒作用。
还原型谷胱甘肽:主要在肝脏合成,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可与体内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结合,具有对抗氧化剂破坏巯基及脏器、保护细胞中含巯基的蛋白和酶的作用。安全性较好,注射时不得于维生素B12,维生素K3,抗组胺制剂,磺胺类及四环类药物混合使用,最好分瓶单独滴注,若需要续瓶,建议接瓶时使用适宜溶媒冲管。
乙酰半胱氨酸:乙酰半胱氨酸是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前体,是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其保肝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维持或恢复谷胱甘肽水平有关。此外,乙酰半胱氨酸可能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和氧转运能力,扩大微循环,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2015年我国《DILI 诊治指南》对成人药物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早期,建议尽早选用乙酰半胱氨酸。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未经稀释不得注射。最好用葡萄糖注射液,慢慢滴。
硫普罗宁:提供巯基,具有解毒、抗组胺和清除自由基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硫普罗宁是一种与青霉胺性质相似的含巯基药物,可以发生青霉胺类似的不良反应。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
葡醛内酯:可与体内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结合,形成低毒或无毒的结合物,经尿液排出,保护肝脏,解毒。
3. 降酶药
代表药物:双环醇和联苯双酯。
保肝机制:该类药物可明显降低ALT,但是对于AST的作用不明显。
适用类型:临床上可用于肝细胞损伤及混合药物性肝损伤。
联苯双酯:五味子中间体,降酶速度较快、降酶幅度也较大。但是该药的口服吸收率较低,仅有20%~30%被人体吸收利用。且该药的远期疗效较差,停药后可能会有反跳症状,反跳病例可以在重新服药,服药后ALT仍可以下降,甚至恢复正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