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压能力 我的抗压能力低怎么办


仅仅在二三十年前,心理学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学术术语。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还在为小康生活甚至温饱奔忙,根本无暇顾及他们。然而今天,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开始知道,正确认识自己和世界,认识自己和社会,认识自己和别人,认识自己和自己是多么重要。它会让我们以客观、理性、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尤其是当它处于一场莫名其妙的危机之中,比如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而这需要心理学知识的介入。
作者包楚婷,江苏句容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曾经想改变世界,现在想治愈世界。
排球效果:
在压力中寻找进步的动力
文字|鲍楚婷
所谓“拍球效应”,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解释的一个名词了:拍球时用的力气越大,球就弹得越高。这一道理有生活常识都知道,不用多说,球受到压力就会反弹,我们人也是一样。生活中免不了感受来自各处的压力,学会和压力相处,甚至利用压力为我们服务,这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有些人不禁要问,不是没有压力的情况吗?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受试者放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环境中。结果,没有一个受试者能坚持到实验结束。这是为什么?因为没有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压力,这叫空虚。我们可以坚持空一两天,但是坚持不了多久。
空虚感其实就是一种无意义感,是一种“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的体验。个体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就会选择去做一些事情,一旦做出了行动,就会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压力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了,因此绝对意义上的无压力状况是不存在的。
压力本身不是好坏,而是强度的问题。压力过小或过大都是不合适的,那么压力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不影响身心健康呢?一些心理学家开发了一个压力管理曲线,其中横坐标是压力水平,纵坐标是工作表现。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大,工作效率会有所提高,但当压力增大到一个峰值,也就是一个临界点时,压力会继续增大,但工作效率会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每个人的抗压能力不同,所以临界点出现的位置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做压力管理,首先就得找到自己的临界点在哪里,自己在什么程度的压力环境中工作效率最高?只有通过多次的实验才能够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才能考虑通过什么方式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要应对压力,就要先彻底了解它是什么。心理学将压力定义为由心理应激源和外部反应组成的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简单来说,压力其实就是一种体验——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种体验,有甜有苦,压力只是其中之一。
从这个定义中就可以看出,压力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压力源和外部反应,缺一不可,我们分别来说。
压力源是压力的来源。心理学家将压力源分为三类:生物压力源、精神压力源和社会环境压力源。生物压力源与我们的生理需求有关,如饥饿、寒冷、疾病和性剥夺。这些压力源会影响我们能否正常生存。心理压力源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如错误的认知和体验、内心的道德冲突和不良的人格特征等。这些压力会让我们纠结、痛苦,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
前两种主要是源于个体自身,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比如社会重大变革、在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问题等。我们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人”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叫做个体社会化。在这一环节,我们要接纳社会,也要让社会接纳我们,而社会又是一个无比复杂的整体,带来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这三种压力源可能会同时出现,生理性和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比较显性,但是精神性压力源往往比较隐性,难以发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