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危机 德国为何能快速崛起 有两大原因 霸主梦想让英法俄感到了害怕( 二 )


波斯尼亚危机 德国为何能快速崛起 有两大原因 霸主梦想让英法俄感到了害怕


文章图片

战争爆发前夕,两大军事集团加紧扩充准军事装备,交战各方军事力量对比,盟军优势明显。19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英法俄三国总人口7.045亿,调集军队977.7万人,而德国和奥地利总人口1.3亿,调集军队634万人。就陆军和海军而言,盟军也比盟军强大。当时英国有258架飞机,法国有156架飞机。俄罗斯有263架,三国有677架,而德国和奥地利基本依赖德国仅有的232架。再看海军装备,盟军有762艘水面舰艇和74艘潜艇,而德国和奥地利总共有403艘水面舰艇和35艘潜艇。无论参加战争的人数,还是参加战争的军备,同盟国都远远超过协约国。
大战爆发后,战场集中在欧洲大陆,主要战线是英法对德作战的西线和俄军对抗奥德军队的东线。参与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德军制定的施里芬计划为代表的西部战场。该计划由德国元帅施里芬提出,他在战前对法国和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但其军队在欧洲大陆仍处于领先地位。是德意志帝国最大的敌人。至于俄罗斯,优势在于人多,常年部署常规兵力600万,劣势在于装备落后,战略思维停留在冷兵器时代。许多俄罗斯士兵也使用绑着锋利刀的木棍作为武器。在同一时期,德国发展了毛瑟枪、克虏伯炮等先进武器。而且俄罗斯幅员辽阔,铁路网落后,使得其战争反应迟缓,似乎先攻打俄罗斯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俄罗斯恶劣的环境不利于德军的推进,不可能贸然进攻。经过仔细的研究和思考,施里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德国军队快速动员的优势先进攻法国,然后集中力量对抗俄国。按照他的推断,俄罗斯至少需要6~8周的时间才能完成对德军事集结,而德国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用实力对抗法国。

波斯尼亚危机 德国为何能快速崛起 有两大原因 霸主梦想让英法俄感到了害怕


文章图片

该计划的基本内容是将德国军队分为两部分,即对抗俄国的东线和对抗法国的西线。其中,西部军多达79个师,东部军只有10个师。西线显然是进攻的重点,西线分为左右两翼,包括68个师的右翼部队和11个师的左翼部队。左翼部队分布在凡尔登的中部,这里距离巴黎只有135英里,拥有法国的关键防御系统。右翼是德国的主力,部署在长达240公里的法德边境。按照计划,东线德军将呼应奥匈帝国牵制俄军,然后帮助德军攻破法国防御体系,将其插入内部。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施里芬直到计划正式实施才去世。他的继任者萧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相反,他谨慎地将右翼力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并在左翼增加了八个师。而且他的判断不够迅速,缩短了以梅斯为支点的入侵战线,部队在没有被包围的情况下向巴黎东部挺进,导致德军在正面进攻巴黎时被击退。面对侵略,英法比三国军队也非常愤怒,全军奋力抵抗,再加上俄国对东线的进攻,导致德国利用“时间差”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西线战役双方互不让步,德国开始随战修改计划。双方开始了筑壕的长期对抗模式,逐渐转为阵地战。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关注我不迷路,下期给大家讲一战的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