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实质是 我们真的理解心理本质吗 心理不是什么 心理到底又是什么

心理的实质是 我们真的理解心理本质吗 心理不是什么 心理到底又是什么


文章图片

在李教授的心理学讲座中,第二讲的题目是“心理学不是真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心理学什么都不是。
借助盲人摸象寓言,说明理解局部和知道什么不像更容易,理解整体和知道什么像更难,从而说明心理学和理性的区别。
具体来说,有三点:
第一,心理不合理。心理问题的产生,不是因为不懂道理,而是因为太懂道理,不懂心理学。
第二,心理和理性是对立的。社会比较产生心理活动,如内向、自信、自卑、懒惰、勤奋等。
第三,心理学是具体的,真理是宏观的。原因是抽象理论,适用于群体,而心理学必须针对个体。例如,金融经济学家谈论的是股市的趋势,而不是个股的趋势。
2.什么是心理学。
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心理是内心的体验和外在的言行。
第二,心理是一种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第三,心理学是大脑的功能,心理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结合个人理解,看看如何进一步解读,加深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毫无疑问,心理学的概念是学习心理学的核心,而学习心理学的关键,是建筑的基石,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理解心理学也没有止境。
首先,为什么要用“心理学不是理性”这个话题?为什么不直接用“什么是心理学”?
深刻理解这一点是心理学入门的标志。
当有人问“你姓什么?”“你住在哪里?”“你是怎么成功的?”“你能帮我吗?”我们的惯性思维总是习惯于直接回答人们的问题,这导致了几个负面影响:
第一,回答直,没意思,关键效果不好,尤其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任何直接回答都是废话。
第二,直接回答就是被催眠,容易被鼻子牵着走。任何问题都隐含着一个假设的前提,或者说是一个难以防范的陷阱。比如江苏高考状元因为选修课B+错过清华北大。有采访人员问盛大招生办能不能录取,老老实实回答不符合录取规则,不能录取。结果被断章取义,讽刺地解读为盛大的流量,“盛大说不承认”。
心理学习就是保持觉知,意识到任何话语和问题背后都有被省略的价值,这是保持觉知的关键。
第三,直接回答容易被忽视,间接回答却被珍惜。可以用未完成的效果来解释,古语有云“火速是好事”,太容易得到的不会珍惜。
比如昨晚说到想象和幻想的定义,我很迷茫,但是知道错在哪里会让我更好的记住对的。想象是在已有表现的基础上创造新的面貌,而幻想是在愿意行动的基础上指向未来。
其次,先说什么不是后说什么,其实是心理服务的特点,即先判断后回应。
昨天说了五分,今天又加了三句:
先定性再定量,先横向排除再纵向深入,先说什么不是再说什么是!
这种说法背后的逻辑是先理性后感性,目的是辨析判断,消除误解,避免误诊。
当你发烧时,你去医院看医生。首先,医生要求进行血液测试,看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并排除其他最糟糕的可能性,然后才能诊断炎症。
心理服务也是如此。诊断从询问是否有身体问题开始,排除器质性疾病。
还是那句话,看看什么心理不是。事实上,这两句话李老师已经解释过很多次了。
心理学不是真理,然后我们可以推断心理学不是心理学。
为什么压力不是真理,因为我们被真理深深催眠。真理有两个“指向”特征:指向他人和输赢。
夫妻之间的争吵总是基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其实他们都是在说真话,互相说真话,这样才能赢得胜利和面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