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工乐队 《乐队的夏天》:凭什么第一个火出圈的是他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去年夏天有一个非常棒的综艺节目被完全点燃了。
豆瓣7.2开分,一路逆袭至8.8分收官。
没错,就是《乐队的夏天》。
上周六,第二季回归。
不同于第一节低开高走,第二节开盘点直接冲到了8.6。
不管五人组去哪里,问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
「五条人到底有几条人?」
节目中,仁科回复马东:“有四个,但另外两个属于不怎么说话的那种人,比较狠心。」
除了仁科和茂涛之外,另两位成员是贝斯手牛河和鼓手长江。
同年,他们被邀请作为热身嘉宾在周云鹏演出。
周云蓬的经纪人在台下听了他们的歌,当即决定要帮他们出唱片。
2009年,五人第一张专辑《县城》诞生。
在这么多音乐团队中,为什么五个人最受青睐?
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好笑吗?
是的,不是全部。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和态度。
没有这两种支持,只是一时的说说而已,不足以让人彻底坠入爱河。

先说作品。
如果把五条人定义为民谣乐队的话,他们是真正「坐在音乐上的人」。
这是乐评人马世芳对交接乐队的描述。于叔叔觉得五个人穿也一样合适。
「民谣的重点,不在曲式风格。民谣的重点,是它必须直接从地里长出来。形容词和副词不是民谣,感叹词更不是。它们都不是地里长出来的。」
五个人的歌里,有市场的声音——
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走鬼的叫卖声,邻里的闲聊,自行车的铃声,风声与海潮声……

最简单的情感往往是最感人的。
他们在见过大千世界后,依然选择在故土把根扎得更深。
“宁可土去渣,也不错。」

再说态度。
有网友吐槽《乐夏》:「每支乐队脸上都写着我想红。」

然而,只有五个人是例外。
这取决于乐队以何种姿态与这个节目共处。
第一季播出的时候,参与的乐队和节目本身几乎是正面交锋,互相成就。
因为那时还没人知道节目会发展成什么样。

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去年夏天变成了爆炸。
于是到了第二季,资本和流量的力量使节目的身位明显高出乐队一大截。
因此,乐队的迎合和迁就成了常态。
这更凸显出五条人的特立独行:他们是真正来「玩音乐」的。

他们的“大方”和“冷漠”让他们不用抬头就能真正看这个节目。
有人把这称为一次「流量时代的行为艺术」。

乍一看,这和仁科所说的来参加节目的原因,似乎自相矛盾。
当场换歌,低票淘汰,似乎不是为了“名利”就能做到的。
但别忘了,那句话的后半句是:为了让更多人听到我们的歌。
流量不仅意味着名利,也意味着曝光。
让更多人对五条人产生好奇,从而去听他们的歌,了解他们歌中的故事和理念。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意图。

很多年前,仁科回答了“人生有意义吗?”。
他说:「意义这种东西,其实就跟自由一样,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想不想要。」
乐夏的部分意义在于“名利”。
媚俗也好,妥协也罢,「名和利」就明晃晃地摆在那了。
你不能视而不见。
大家都想借着流量的东风彻底火一把。
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再多「俗不可耐」的乐队,也比不上一个「土到掉渣」的五条人。

【交工乐队 《乐队的夏天》:凭什么第一个火出圈的是他】全文结束。
_原题是:《这爆款综艺,凭什么第一个火出圈的是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