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中学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春风化雨润桃李 栉风沐雨铸辉煌——连平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教育是百年大计的基础。国民运动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根据连平县的记载,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连平县只有4所中学,教职工54人,学生528人;小学71所,教职工302人,学生9227人。全县文盲率80%以上。教育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贫穷和徒劳的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李安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李安平城乡的每所学校都在经历着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理念的深刻变革。连平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加强基础教育基础的效果不断增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133所,中小学生46468人。70年来,连平县全面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100%。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实现免费入学,高中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连平中学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春风化雨润桃李 栉风沐雨铸辉煌——连平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文章图片

■2019年9月10日,连平县表彰先进集体20人、十大“校长”10人、优秀教师78人、优秀班主任69人、先进教育工作者20人。个人资料图片
经过70年的发展,李安平的教育事业由旧变新,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发展答卷,为李安平教育事业的发展写下了“奋进之笔”。
促进措施
投入巨大,办学条件天翻地覆
新中国成立初期,李安平的教学条件极其艰苦,教室破旧不堪。学校晚上自习只能用煤油灯。随着经济的发展,李安平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70年来,李安平的办学条件从晚上自习用的煤油灯发展到现在的节能灯;从破桌椅到现代桌椅;从简陋的教室到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教学楼...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连平中学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春风化雨润桃李 栉风沐雨铸辉煌——连平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文章图片

■远山中心小学教学楼。在慷慨的投资下,李安平许多城镇的学校成为当地最美丽的建筑,办学条件也大大改善。卢碧凤
圆山中心小学位于圆山镇富民新区,配有图书馆、实验室和声体美功能室。学生在这里享有良好的教学资源,办学条件也不逊色于城市。
圆山中心小学办学条件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李安平各级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变化的缩影。
20世纪80年代初,李安平地区小学办学条件非常差,许多学校存在“三土现象”(即儿童坐土凳、土桌、土房)。1984年后,连平县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多方筹集资金修建新校舍,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现了“无”化(即无危房、无教室、无桌椅板凳),“三土现象”逐渐消失。
“十二五”以来,连平县通过“创实力”、“创平均”、“创现在”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投入。“三个创新”实施以来,连平县投入资金15亿多元,改造薄弱学校,扩建校舍,建设学校信息化,全面提升学校软硬件,高标准改善全县办学设施。
现在,经过70年的发展,连平县各级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8年,全县中小学面积分别达到331383平方米和253964平方米,许多城镇的学校成为当地最美丽的建筑。信息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实施“细化义务教育”、“扩大城市学校”等一系列工程,城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19年,全县所有学校基本淘汰大班,教育实现了从好到好的历史性转变。
弥补不足,教学团队才会成长和发展
"问哪里的运河是畅通的,是因为那里有生活用水的来源."教师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发展的前提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