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 特殊的思政课 上海这所高校的学子 把自己的战疫故事编成了最生动的“教材”( 二 )


2
在与坚持在危险时刻“出门”的父亲争吵了两个月后,
终于理解教师职业的崇高
在这场震撼中国和世界的防疫大战中,没有人是旁观者。
疫情时,上海师范大学的张鑫钰坐标武汉。“武汉封城之际,疫情危急,谁都想在这座‘危城’中保自己与家人得一隅安宁。”这是张鑫钰最初的想法。在她眼里,新增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早已在心中把出门和感染新冠划上等号。如果不是“弹尽粮绝”,她绝不会踏出家门一步。可是,作为一名当地高中教师的父亲却依然坚持出门工作。

张馨予知道,无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在她看不到的地方浴血奋战。战争流行病的英雄往往是负责任的,她对他们充满钦佩和尊重。但当责任落在父亲肩上时,女儿觉得太沉重,更希望他不要做英雄。
每当父亲出门,她都会和他发生争吵。“就算十万火急的事情,就不能用线上会议解决吗?”那时候,爸爸永远只用一句话回答:“因为有些事必须得有人去做。”
挽留无果,只能变成提醒,心中充满无奈和担忧。直到有一天,一条热搜让张馨予改变主意:湖北襄阳一所小学的老师几乎全部出动。他们把一摞摞的书分类摆放,然后打包成成套,仔细消毒,最后送给父母。巨大的工作量没有给他们留下休息的时间,有些老师甚至加班到深夜...
突然之间,张鑫钰才发现,并不是只有父亲在战斗,各地的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学生。于是,在为了“出门”一事争吵不休两个月之后,她第一次尝试着去和父亲交流。

父亲告诉她,武汉按了暂停键,高三学生却停不下来。如果老师因为害怕没有出去工作,那高三学生怎么办,他们的安全谁来负责?作为当地的一名高中老师,为了保证高三学生尽快复课,他们每天都会出去为30个高三班级设置洗手盆和准备口罩。
张鑫钰逐渐理解了这种坚持,也没有再与父亲为出门而争执了。原来,每一次身影的消逝,都是走在扞卫学生的健康和未来的路上。
“今天,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个人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教育是光荣的职责。老师就像一座长长的灯塔,驱散阴霾,指引方向走向希望。”张馨予期望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像一个坚定执着的父亲,像每一个敬业的老师,都无法完成青春使命。
《我在湖北》收录了上海师范大学
疫情期间的湖北师生
写下的100篇亲历文存
这是一部关于湖北青年大学生抗击疫情经历的纪录片
百篇文字,绝大部分作者是“95后”
还有38个“00后”
在重要的历史时刻
湖北师范大学学生
用文字记录了疫情期间最真实的生活
暂时冻结,为历史保存真相

【生动 特殊的思政课 上海这所高校的学子 把自己的战疫故事编成了最生动的“教材”】今年疫情期间,上海师范大学576名学生在湖北,其中95名在武汉。每一个生活在疫情震中的湖北学生,都有着不寻常的历史记忆。
有的是家里餐桌上食物的变化,是隔壁邻居的一声关心,是对支援前线亲人的担忧;有的是与死神擦肩,和朋友告别;有的是挺身请战,在前线日夜坚守;有的是从胆小害怕到在疫情期间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献血;有的是严格自律,居家战疫……
从最初的教育工业部辅导员、教师作为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的“报平安的流动记录”,到逐渐看到学生自发在战疫中向英雄致敬,记录自己的思想和成长,“2020年春天的故事”初具规模。朴实无华的文字背后,我感受到的是每一个湖北人用不同的方式守护着家乡的热土。在艰辛中崛起的中国青年,也向别人展示了他们将成为中国最坚实的浪潮的信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