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为匪 明朝“土匪”阁老 以三个“温柔”招数 让全国贪官生不如死( 二 )


这份完整的文件成了高拱接下来几年抓捕贪官的精准导航。一旦出现大案要案,就会按书查,绝对不会有冤假错案。
更有甚者,这本小册子不仅为官员们“拉起了名单”,也为官员们“留下了”。对于书中身居要职的重要官员,每个人的档案记录下来后,要给他找两三个“替补官员”。吏部要根据岗位要求培养“替补官员”。只要“主官”出了问题,“替补官”马上就会被换掉——从而警告官员们,不要以为没有你这个官位就转不了!敢胡作非为?有很多人可以代替你。
在这样双重监控的压力下,一个“书里有书”的官员,怎么能老老实实的工作而不提百灵呢?
三:推荐官员负责
明朝嘉靖年间,腐败愈演愈烈,官场上的不良风气与“卖官鬻爵”相比就是滥风。上级推荐下级,官员互相推荐,基本是常态。当然不是白推荐。每次推荐一个官员,背后都有无数的交易。哪个官位被谁利用,都是利益问题,哪个管的是为国为民?尤其是曾经被称为“反腐神器”的谏言帖,这些被称为弹劾违法乱纪的谏言帖,往往像过家家一样——大量平庸的官员和懒惰的官员,于是他们逐渐进入关键岗位。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健康的趋势?按照高工《张权稿》中的哀叹,关键是犯错的成本太低。比如每三年一次,考核基本上就是一个傻子的交代。即使当选的官员犯错,也会变成扯皮的事,最后也不追究责任。失马者倒霉受罚,推荐者得到好处,继续推荐坑货。悲痛欲绝的高拱在隆庆四年追悼会上终于咬牙切齿,并说了对策:如果这个人被带走,他会尽量不要担任他的职务,他会带头坐在一起。
也就是说,今后只要官员犯错,推荐他的人无论住在哪里,都会被追究责任。责任的大小取决于犯错官员所犯错误的大小。查不到?手里拿着一百八十卷的“小册子”,官员的晋升简历要核对核实。如果推荐错了,马上抓。
没多久,高拱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件事没有封顶:南京右都帝国吴世来倒霉了,这个人每年推荐50多人,却出了几个坑货。结果,高工立即一拳打出,将吴世来降职。有了这种“自我表现”,对不正之风的滥用立即停止。后来,从四年到六年,隆庆出现了许多明朝万历年间的名臣。它来自这个零容忍系统。
四:永远不要让你走
然而,与“滥”相比,明代较低的“犯罪成本”之一是腐败。
虽然说明在早期,明太祖用严刑峻法惩治腐败,但在嘉靖时期已经成为过去式。相反,“贪凉者必以身作则”成了法律。也就是说,普通官员犯腐败错误,只要关系够硬,最惨的就是为民裁员,连家里的财产都不会动。如果你以这种方式回家,你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富人。那是不开放的!当时明朝“权贵、财货、上流”的腐败风气就是由于这种松散的统治。
而这一条,也是高拱一直痛恨的,上任之前在内阁和首辅中,就在各种场合开骂过。他就任内阁首辅时,不再责骂,只是悄悄改了一个规矩:贪得无厌的人还会问问题,追着问。
这个规则出来的时候,当时的明朝朝廷充满了哗然。新任命的高拱曾经被官员骂过。但在重重压力的高拱下,我们可以从手头的一个案例入手,每个案例都是一个硬性规定:账目不相符?我不知道钱去哪里了。送到上面了?送到哪里就去哪里,抓不到就从家里挖。别管是州县小官,省政府小官,甚至是世袭总督。违法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
只是在上任的第一年,四川巡抚王廷湛、保定巡抚朱大器等高官相继撞上了高拱的“枪口”,一个个被革职,损失惨重。如果你付不起,你会年复一年地付,直到你带着利息还清了费用。腐败后你想成为富人吗?做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