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贸电子城 中关村电子城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 二 )


当时,中关村是知识分子创业的天堂。
1984年,柳传志在一个20平米的房间里创立了联想。1988年,一起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王文静和苏启强,借了5万元成立了用友软件服务社。1992年,爱国者的创始人冯军和同学在中关村租了一个6平米的柜台,卖键盘和机箱...
与此同时,中关村已成为国内最著名的电子产品批发零售集散地,1999年以来,海龙、鼎好等一批IT大卖场相继诞生。
更多的普通人来这里寻求改变生活的机会。
2
蚂蚁士兵和骗子的巢穴
高峰期间,电子街日客流量达20万人次。而人流就是金矿。
在鼎豪正式开业之前,2002年10月,其二楼精品店和专柜向公众开放订阅。商家为了抢到位置早早排队。柜台生意虽然辛苦,每天起早贪黑,但是抢来抢去是赚来的,抢不到就只有后悔。

中关村科贸电子城 中关村电子城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


文章图片

科贸电子城柜台|城市边界拍摄
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知识和背景的陌生人来说,中关村电子城成为了命运的转折点。
1998年,出生于浙江慈溪的徐忠良负债47万元,来到中关村发家致富。当时他不知道什么是电子元件,也从来没有碰过电脑,但他很快就认识到,中关村生意场上的很多“专家”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农民。
那些左手招揽生意的女人,右手喂母乳的婴儿,柜台后面拿着小锅吃方便面的男人,都让他感到熟悉和震惊。
他租了一个柜台,神奇地与清华的一位计算机博士“结盟”:这位博士承包了网络工程,需要购买元器件。徐忠良说,他可以免费完成整个项目,但需要医生传授知识和技术。两人一见如故,各取所需。
这是当时典型的中关村组合。
这个故事最感人的是,徐忠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中国的计算机行业却蒸蒸日上,相关产品的需求也在飙升。当他在大蛋糕上分到一小块时,他改写了家庭的命运。徐忠良不仅顺利还清了债务,还在2004年花了80万元在中关村附近买了一套公寓。
纵观实践中的社会发展,所谓的成功者几乎都是顺应时代潮流,从中得到的只是一块蛋糕。中关村的电子市场已经与时俱进的崛起,在这里寻求出路的人正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而致富。当然也有商家的勇气和坚韧,这是鼎好海龙没落前的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海龙集团创始人卢瑞清有一个比喻。他把活跃在中关村电子市场的商家称为“蚂蚁”。在他看来,商家如蚂蚁般前行,为激发中关村市场活力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个人实力不高,但他们一起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再者,电子街的繁荣直接推动了中关村整个IT产业链、周边商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与“蚂蚁英雄”的励志故事相对应的是,一直以来,中关村电子市场总有不好的一面:一条电子街,也是一条“骗子街”。
因此,当他们听说定浩、海龙等电子城市被关闭时,很多人并不惊讶,甚至鼓掌。
对于不懂技术的小白客户来说,当他们听到中关村电子城的名字,前来购买数码产品时,往往会被宰。
最常见的套路是导购员先以令人心动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然后告诉他们想要购买的机器要么缺货,要么存在“质量缺陷”,最后推荐性价比更好的产品。如果消费者坚持他们选择的机器,导购会找到另一种方式让消费者支付更多的钱。
这一套路被记录在2011年第一期《中国优质里程》中。文章说:这种骗人的把戏已经在一些商家上演了好几年。现在,这种现象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越来越严重,成为中关村作弊的“潜规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