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过程是化繁从简,还是化简从繁?( 二 )


所以 , 如果你觉得你朋友的逻辑说反了 , 那么你就处在正向思维模式中 。
你会本能地认为 , 3个比2个更“厉害” , 这压根就是不需要证明的 。
可生活实践会告诉你 , 你的想法错了一半 。
现实中有很多反向逻辑 , 既左侧逻辑 。比如 , 1打2的时候你打输了 , 但是1打3 , 你很可能轻松获胜 , 比1打2轻松 。
一个和尚挑水喝 , 两个和尚抬水喝 , 三个和尚没水喝 。简单哲理 , 1个就是比3个强大 。
2个和尚比不过你 , 3个和尚加一起更比不过你 。如果你连3个和尚都比不过 , 那么你更比不过2个和尚 , 这种思维模式能理解吗?
那你说 , 是人多力量大 , 还是人少力量大?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 我没事儿的时候就缠着老公下象棋 , 有时候好几个同学一起指点我 , 可我们加在一起依然赢不了我老公 。
结论就是:在“棋局”这一实例化的模型中 , 人多了会损耗 , 甚至远不如一人 。一个人即便可以同时战胜100个人 , 却不一定能单挑其中的1个 。
这就是生活中的反向逻辑 , 既左侧逻辑 。
有智慧的人无论处在正反逻辑中 , 生活皆可游刃有余 。但是大部分人只适应一种正向逻辑 , 这是人与人的差别 , 存在于潜意识中 , 根深蒂固 。
我们看不懂别人的“幼稚” , 甚至笑话人家傻 , 多数情况下 , 那个人可能就是不聪明 。
但是不要忽略了少数情况 , 一个人显得幼稚 , 也许只是人家故意让我们觉得我们自己很聪明 。若是这种情况 , 那我们就是小聪明 。
一群猴子笑话我们不如它们聪明 , 我们如果生气 , 甚至想和它们讲道理 , 那我们就真不如它们聪明了 。
正向逻辑中 , 我们认为的一些很简单的道理 , 被人稍微换个场景 , 马上就能难如登天 。我们眼前那些“理所当然”的问题 , 只代表我们自己的认知 。
在生活中 , 百分之九十八的人会抱怨生活不如别人 , 往往就输在了“最简单”的道理上 。
可以自己体会 , 再说就不被允许了 。
二、你忽略的细节一直在影响你
上文讲到 , 大部分人之所以“输” , 恰恰是输在了自认为最简单的道理上 。这又延伸出另一个有用的生活逻辑 , 叫做细节均衡逻辑 。
在你的周围 , 往往是那些你最不重视的小细节 , 大概率决定了你的未来 。
为便于理解 , 实例化简写吧 , 非混沌态 , 其道理是一致的 。
去年下旬 , 大院有一场羽毛球比赛 , 小院要选拔队员去参加 。
有一位前任同事 , 他比我爸爸还大了13岁 , 早已经退休了好几年 , 却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 。
同事之间是平辈 , 大家都喊他大哥 , 我对这位大哥最深的印象来自于那场比赛 。
听说有比赛 , 他硬要和年轻人较量 , 目标竟然是代表我们单位去大院拿冠军 。
大家都劝他:你上个月把胳膊扭了 , 肋骨也没好利索 , 这次就别参加了 。都相信你的实力 , 等好利索再说 , 要不你去女士组打一场吧 , 不计分 , 耍一耍就行了 。
他说:那不让人笑话了?当年我可是和省队高手较量过的 , 我就是带伤上场 , 照样拿下这群小伙 , 过几天让大院的小子们知道谁是老大 。
那还怎么劝呀?那就上呗 , 给他安排了一个最厉害的对手先试一试 。
那天 , 这位大哥就和单位的“武林高手”赵哥打上了 , 二人年龄相差36岁 , 赵哥竟然被他打得五五开 。
比赛很激烈 , 前几分钟不分秋色 。
可接着比下去 , 大哥突然丢了节奏 , 而赵哥越打越猛 。二人毕竟相差了36岁 , 这个年龄差距越拖下去越明显 。大哥若不能速胜 , 必输无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