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爱情保鲜,太难了?( 二 )
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只是现代产物
如果爱情的保鲜期如此短暂 , 那超过30个月的婚姻 , 婚内保鲜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事实上 , 人类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 , 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必要条件 。
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妮·孔茨((Stephanie Coontz))研究了婚姻的历史 , 发现人们并非一直为了爱情而结婚 。
她在书中写道:婚姻从根本上说与爱情无关 。作为一项经济和政治制度 , 婚姻实在太重要了 , 因此不能仅仅以爱情这种不理智的东西为基础 。正因为婚姻作为合约而言至关重要 , 所以婚事才不能由两个当事人全权决定 。亲属、邻居 , 其他局外人 , 譬如法官、神父或政府官员 , 通常都会参与到婚事的磋商中来 。即便是两个人自己安排了婚姻的转接分合 , 那多半也是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考虑 , 而不是爱 。几千年来 , 从最早期的文明开始 , 对中下阶层来说 , 婚姻的经济功能要比个人的满足感重要得多 , 而对上层阶级来说 , 婚姻的政治功能排在首要地位 。
到18世纪末 , 个人对伴侣的选择取代包办婚姻成为一种社会理想 , 人们被鼓励为爱情而结婚 。5000年来 , 婚姻第一次被看作是两个个体之间的私人关系 , 而不是更大的政治和经济同盟系统当中的一环 。
到20世纪60年代 , 在双方同意之下“以过错婚姻为幌子”进行的离婚 , 已然在许多国家成了“例行的法定程序” 。当女性对个人实现的期望值增加 , 同时又愈发经济独立时 , 离婚率就会加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无过错离婚”的流行 , 更多的是对婚姻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带来的结果 , 而非原因 。
婚姻曾经是通往成年生活和声望地位的大门 , 也是人们获得最多资源、汇聚最多劳动力的最佳方式 。如今 , 婚姻仍然能够让两个人整合资源 , 进行劳动分工并积累比单身时更多的资本 。但是它不再是人们为未来投资的唯一途径 。事实上 , 它是一项比过去更加冒险的投资 。
当爱情正在逝去而自己需要承担比单身时更多的责任时 , 不少人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婚内爱情保鲜 , 而是自己是否还需要继续这段婚姻 。
“完美爱情”是否存在?
既然人类本能的爱情冲动只能维持30个月 , 那么是否可以人为延长呢?
一种理论是 , 人类需要去学习如何爱 。
美籍德裔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把爱比作一门艺术 , 他认为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 , 要发展爱的能力 , 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 , 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一段幸福的关系 , 往往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互相吸引、互相陪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欣赏 。
如果一段婚姻包含以上这些特质 , 那么即便过了30个月 , 双方依旧有爱 , 可以扛过“七年之痒”并继续维系下去 。
另一种理论是 , “配方”爱情可以持续更久 。
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 , 在1986年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因论(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 他认为爱情由激情、亲密、承诺三个基本成分组成 。这三种成分的不同排列组合 , 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在他看来 , 爱情其实也能持续一生 , 但需要同时满足这3个因素 , 并且通过这3个维度的强度预测爱情的“保质期” 。
同时拥有激情、亲密和承诺这三个因素的爱情被称作“完美式爱情”(Consummate love) 。据斯滕伯格在1998年的调查显示 , “完美式爱情”中的双方享受着“灵魂伴侣”式的真爱体验 , 在陷入爱河至少15年或更长的时间内都会维持良好的爱情关系 , 这样的夫妻无法想象世间还有其他任何人能替代对方并度过如此漫长的时光 , 他们携手解决了人生中的一系列困难并享受和对方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
推荐阅读
- 婚内另一半精神背叛,我该不该原谅?
-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我的婚姻就是万年古墓
- 被父母毁掉的爱情和婚姻,责任最大的到底是谁
- 爱上一个不可能在一起的女人,我该怎么办?
- 面包和爱情哪个更重要?你怎么看待?
- 30岁的女人,想要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 在你看来,爱情重要还是面包重要?
- 为了爱情,她用尽了心思,最后还是被抛弃了
- 爱情里,伤害最深的往往是女人
- 阔别多年的爱情,值得继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