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梓潼:下沉一线听民音 助推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本文转自:源点新闻
【绵阳梓潼:下沉一线听民音 助推村集体经济“壮”起来】冬日的清晨 , 绵阳市梓潼县黎雅镇马安村1社的彭怀银提着一大桶饲料走向泉门水库鲈鱼养殖场 , 随着一撮饲料撒在水面上 , 鱼儿们欢腾着 , 一片欣欣向荣……
绵阳梓潼:下沉一线听民音 助推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可就在半年前 , 马安村的鲈鱼养殖还遭遇着发展瓶颈 。
“高书记 , 我们马安村水质好 , 很适合发展水产养殖 , 但目前还是个别群众自发养殖 , 规模和效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村支部书记彭怀云说 。
“我们也想搞养殖 , 增加家庭收入……”马安村2社的杨廷全说道 。在坝坝会上 , 村民们争先恐后的向黎雅镇“听音问廉绵州行”走访小组吐露心声 , 反映困难 , 高敏作为纪委书记 , 也是走访小组的组长 , 认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群众的需求 。
开展“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以来 , 镇党委组织干部走村入户 , 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 , 与群众拉家常、谈发展 。
过去 , 黎雅镇马安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经济收入增长点以水稻制种为主 , 较为单一 , 没有充分发挥出水产养殖业的特殊优势 , 村民纷纷向“听音问廉绵州行”走访小组反映能否进一步利用该村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产业 , 增加群众收入 。
走访小组实地调研了解马安村因绵阳武都引水工程用水全境灌溉 , 水资源丰富 , 且水质较好 , 拥有小二型水库4个、大小塘堰100余口 , 较为适合发展水产养殖 , 但如何将村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村民 , 让全村人都能受益 , 难题又摆在了面前 。因为鲈鱼养殖投入大、水质要求高、需求面积大、管理要求相对专业 , 在普通老百姓中推广有困难 。
走访小组及时将相关情况收集梳理 , 并专题报告黎雅镇党委政府研究 。镇党委提出了以马安村泉门水库为新基地 , 采取村集体投资的经营方式 , 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在“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的推动下 , 发展壮大难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新基地建起来了 , 2021年该村陆续投入90余万元 , 增加了鲈鱼养殖14箱 , 马安村成了县内小有名气的鲈鱼养殖村 , 鲈鱼也销往成都、绵阳等地,成为当地群众名副其实的“致富鱼” 。
“鲈鱼长的怎么样 , 江苏那边购买的饲料好用吗?”“还是要加强预防 , 定期监测水质 , 定期撒药……”通过“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镇党员干部纷纷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 ,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推动镇村产业发展等,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及时答疑解惑,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 , 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
经过发展 , 马安村现已有水域养殖面积1000余亩 , 产值达到近800万元 。目前 , 村集体的14箱鲈鱼全部投入生产经营 , 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40余万元 , 经营纯利润可达35到50万元左右 , 而利润也将全部列为村集体收入 。
“村上有了钱 , 2组到7组的路可以再修宽些 , 大堰、山湾堰这几个堰塘也能再维护下 , 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 大家的日子好过了 , 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强了 。”村书记彭怀云笑脸盈盈 。
“我们将着力建立听音问廉长效机制 , 通过‘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 , 以真听实干化解乡村产业发展难点堵点 , 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 惠及更大民生 , 确保各项工作见效 , 助推乡村振兴 。”梓潼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熊钰华说 。
孔祥飞 王柯利 西南商报源点新闻采访人员 吕婕 文/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