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产业兴 乡村振兴入画来( 二 )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让村民乐起来
“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 还有休闲健身的设施 , 我们一有空就来锻炼身体 。”近日 , 在彭山区谢家街道义和场社区 , 村民郭富梅乐呵呵地说道 , 现在乡村也越来越好看 , 产业发展越来越旺 , 大家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 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想的事情 。
近年来 , 彭山区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 聚焦生态宜居 , 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该区创新工作模式 , 着力整治人居环境 , 截至目前 , 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1% , 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的行政村达100% , 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占比达100% 。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路边整治、岸边美化、林盘提升、散居治理方式 , 今年以来 , 全区农村地区共拆除违搭乱建3600余处 , 清理乱堆乱放约1.6万处 , 新增绿化约28万平方米 。不仅如此 , 该区全面完成全域公交改革 , 打造“寿乡公交2元畅行”运输服务品牌 , 有效实施“照明工程” , 安装太阳能灯4200组 , 新增接通自来水农户940户 , 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 确保乡村常态化清洁 。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
今年以来 , 彭山区聚焦乡风文明 ,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 , 开展“文明实践进万家 , 幸福长卷话党恩”“同唱一首歌 , 共绘百米长卷”“一勺米 , 百家粥 , 百家菜”等文明实践活动880余场次 。同时 , 以村规民约为抓手 , 实现区级文明村镇创建全覆盖 , 岐山村“幸福公约”入选四川省100条最佳村规民约 , 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盛恩利先进典型;积极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方式 , 实施“总分馆制+农家书屋”计划 , 坚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 将“长寿文化”“忠孝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 开展群众文化演出交流活动103场次 。
不仅如此 , 该区以实施农村聚居点治理攻坚行动为契机 , 搭建“1+3+N”组织体系、实施基础实施提升“五化四改” , 规范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143个 , 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 。同时 , 积极完善组织监督机制 , 建立区镇村“三级监管”机制 , 编制权力、责任、负面“三张清单” , “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和“三务公开”指引 , 全面推广村级事务“三委会审” , 切实保障村级民主 , 不断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努力建设富裕、美丽新乡村 。
拓宽增收渠道
让村民富起来
“村里种植猕猴桃 , 比以前单纯种植水稻、玉米收入高多了 , 而且 , 我们通过在猕猴桃基地务工 , 还能挣到钱补贴家用 。”56岁的谢家街道悦园村1组村民张术安十分感慨 , 通过种植猕猴桃 , 张术安一家成功脱贫 ,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千方百计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 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以来 , 彭山区制定《彭山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办法》 , 建立稳定防致贫防返贫的长效监测机制 , 组织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坚持落实“四不摘”工作要求 , 将扶持对象扩大到“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 , 继续保持低保等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 , 保障城乡低保户5146户 。同时 , 进一步落实现有教育、医疗、住房等普惠性政策 , 持续实施小额信贷贴息、雨露计划等76个乡村振兴衔接项目 , 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
“近年来 , 彭山积极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 在广大农村培育和扶持返乡创业带头人 , 辐射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增收;培育电商销售人才 , 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 , 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 进一步助农增收 , 助力乡村振兴 。”彭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