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 / 故乡人物记

青未了 / 故乡人物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故乡人物记
故乡是永远的痛 。但自从父亲去世 , 母亲进城 , 老家就成了睹物思人的偶然一念 。
临近春节 , 弟弟电告我买几幅对联 , 年前回老家贴老家门上 。故乡就又在我脑海里活跃起来 。这人上了年纪 , 就爱怀旧 。而且对小时候的人事记忆犹深 。
印象中老家人最热情 。最让人称道的是自来熟 。不管是在街上 , 还是在马路上 , 甚或是在集市上 , 每次相遇的时候 , 相识不相识都总报以友善的微笑 , 拉呱上几句 。老家人见面如春风扑面 , 温馨入怀 。
农闲或雨雪天 , 没事的时候 , 爷们娘们也经常串门儿 。几个人团坐在炕上 , 家长里短 。
记得小时候村东我一个同学的母亲 , 因家务事一时想不开 , 喝了“敌敌畏”自杀了 , 村里街头巷尾都在扎堆议论 , 婆娘们一边惋惜个好媳妇 , 一边可怜孩子小 。其中一个老娘们 , 最爱多嘴多舌 , 卖弄聪明 , 偏偏又见识不高 , 还不识字 。就听她一口一个“敌敌嘴” , 引得婆娘们怀里的孩子都笑个不停 。
老家是个整体搬迁村 , 大家同宗、同村、同劳动 , 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 也没有太多的以往过节 , 人人心底坦诚 , 大家一起贫穷 , 抱团取暖 。
我家庭院 , 过去父亲常常侍弄些花草 , 作为对生活的点缀和补偿 。
“春有百花秋有月 , 夏有凉风冬有雪” 。坐在庭院里 , 享受温暖的阳光 , 享受淳朴的微风 , 闻淡淡花香 , 听虫鸣鸟叫 , 与自然浑然天成 。
周围邻里 , 都是新翻盖的大新房 , 漂亮精致 , 富丽堂皇 。但我总感觉有一股爆发户的俗气 。
住在西南角的老学包子(我村的小学退休教师)九十多岁了 , 更有一份家国情怀 , 国庆门口总是悬挂一面鲜艳的国旗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故乡实在令人眷恋 。活宝
村子虽然是个整体搬迁村 , 但村里还是有穷有富 。据说村北的住户要比村南的住户普遍富裕 , 因为古时候有皇帝坐北朝南的规矩 , 所以北为上 , 南为下 。
村北张家老一辈子是做“叫街的”营生 。那时的“叫街的” , 就是唱莲花落要饭的 , 也有人比如现在明星走穴 , 反正不是什么很光彩的营生 。但张家人却将这营生一辈辈传下来 , 而且一代代后生小子聪明伶俐 , 积富蓄裕 , 在村里算上数的人家 , 只是人丁不旺 , 几代都是单传 。
青黄不接时候 , 张家照例要“施舍”贫困户一点粮食 , 共度难关 。这年张家与村南的单家结对子 , 请单家当家人吃酒席 。为了炫耀卖弄家底富有 , 张家说炕桌子矮了 , 就在炕桌下用十六块袁大头垫高了四根桌子腿 , 桌底雪白铮亮 , 张家底气满满 。
过几天单家还席 , 也用炕桌回请张家 。酒至半酣 , 单家当家人说炕上烧火热了 , 去堂屋风凉 , 就见四个儿子一人抱一个桌腿 , 把酒桌举到堂屋地上 。单当家人说 , 桌子矮了 。四个儿子一人高举一根桌腿坐地上 。单当家人说 , 你垫桌子用的是死宝 , 不能动 。我垫桌子用的是活宝 , 可以动 。“有儿穷不久” , 从此张家再也不在村里嘚瑟富有了 。七仙女
我小时候国家还没实行计划生育 , 在村里常见大家庭 。有人形容村干部“高粱面 , 地瓜汤 , 老婆子一个 , 熊孩子一大帮” 。一家三个孩子算少的 , 五六个正常 , 七八个也不算多 。而孩子同一色却少见 , 让人稀罕 。
村支书让人赞叹不已的过人之处是有五个儿子 , 有其父必有其子 , 五个儿子个个五大三粗 。支书不仅在村里说话硬气 , 说一不二 , 在公社里也毫无惧色 , 一言九鼎 。

推荐阅读